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谢静宜简介

谢静宜

更新时间:2019-03-22 13:26

谢静宜(1935年-2017年3月25日),女,河南商丘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清华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毛泽东主席机要秘书长达17年,一度掌控清华、北大,甚至赢得毛泽东、江青等一干人等的欢心,并且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核心。粉碎四人帮后,被隔离审查。是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谢静宜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商丘

出生日期:1935年

逝世日期:2017年3月25日

代表作品:《在毛主席身边》

人物履历

2

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毕业后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

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年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

1958年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学校进修。

1959年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员,1968年后,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北京市市委常委,1973年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被撤销党内外职务接受审查;后在审判“四人帮”余党时,谢静宜“因坦白认罪较好,198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

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主要作品

3

谢静宜著有:《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给予我们的教育、理解和关怀》、《跟随毛主席在外地视察》、《在外地视察的毛主席》等。

感情生活

4

她和爱人苏延勋从小青梅竹马,有着很深挚的感情。这对恩爱夫妻患难与共32年,直到1991年丈夫抱病离开人世。爱人的去世,使谢静宜本来多病的身体更遭亲人死别的打击。几个月的时间,她在恍惚中度日,脑海中充满着对与爱人几十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每逢9月9日丈夫生日,她都会去香山脚下苏延勋的坟前为他扫墓,十几年来不曾中断。2001年,在丈夫去世十年之后,谢静宜曾写过一首感人肺腑的《江城子》,悼念亡夫.

人生经历

5

谢静宜在文革时是中国知名的大人物,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姑娘,一度掌控清华、北大,甚至赢得毛泽东、江青等一干人等的欢心,并且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核心。

年轻时的谢静宜不仅漂亮,可能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姑娘。她是哪里人,现在都还没有最确定的资料,并有传言说她是谢富治的女儿。官方资料说她是河南人。初中文化程度。1953年,她从吉林中央军委长春机要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机要局工作。被江青要去搞资料。1957年起担任毛泽东的机要员,工作是接发电报﹑接听、记录保密电话。

早在文革之前,她就在中央办公厅为毛举办的舞会上被毛选中,知情人透露,“毛同她很好”。但直到文革她才等到往上爬﹑出名的机会。

掌控清华、北大

初中生领导清华北大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如此之事。1968年,全国各地武斗不止。七月底时,位于北京西郊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派开战已数月。此时,毛泽东决定不再作壁上观。遂派中警介入。但又要挂个“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6

大概在1973年时,谢静宜调到北京市委任书记处书记,她是中办机要局的人,与毛主席很熟。谢静宜调来前,是周总理与吴德谈的话,周总理说,就派谢静宜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可以经过她向毛主席反映一些情况,传达毛主席的指示。(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196页)。

其他相关

7

谢静宜自1959—1976年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了17年的机要秘书,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小谢”,那风风火火的17年,“小谢”叱咤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曾被主席亲自点名为北京市委书记,这是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荣任的最高级别;随着“文革”的结束,她被宣布隔离审查……如今,她早已从北京市委某单位退休,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

作为“文革”敏感人物,谢静宜是绝少在媒体抛头露面的。她不愿意接受采访和拍照,每次在纪念堂参加活动,遇到记者问话或投来的好奇目光,她就对同行的人说:“我们还是走为上!”

这些年,她一直默默地写一些怀念小文章,她说:“有的人见主席一面就能写出一本书,若让我写,一辈子都写不完。也许我的文章没人家写得美,写得漂亮,但它都是真实的,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希望通过我反映出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毛泽东。”

毛泽东曾打算为她写诗

1959年,谢静宜担任了毛泽东的机要员,此后跟随毛泽东走遍大江南北。在1970—1976年间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