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谢义炳简介

谢义炳

更新时间:2019-06-21 13:37

谢义炳(1917.4.3-1995.8.24),湖南新田人,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和奠基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谢义炳一生从事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致力于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研究,为中国气象现代化和世界气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以及湿斜压大气的概念和系统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事大气环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空间不稳定性概念,鉴定了传统的斜压行星波不稳定性理论和判据。20世纪90年代从事大气大型涡旋与基本气流的关系的研究,提出指数循环的动力学理论。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谢义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县

出生日期:1917年4月3日

逝世日期:1995年8月24日

职业:气象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和奠基人

代表作品:《天气学基础》、《天气学》

人物生平

2

民国六年(1917年)四月三日,谢义炳生于湖南省新田县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末秀才,青年时就读上海南洋公学,获湖南省第一届公费留学英国,回国后历任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东北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兼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谢义炳之兄毕业于东南大学,任湖南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谢义炳早年丧母,由祖母抚养。

民国十八年(1929年),进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初中部,后升入扬州中学高中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冬,哥哥坚决把他调到自己身边,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实验中学(现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教他如何读书、如何建立数学思维。

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夏,谢义炳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希望攻读天体物理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季到达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学,并决定学习气象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毕业后任贵州省气象所观测员。

民国三十年(1941年),谢义炳进入当时迁到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涂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科研综述

大尺度环流系统的研究

谢义炳还对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在《稳定的与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一文中,不是从假定的平直西风气流出发,而是从实际的流场出发,引进空间不稳定性概念,探索行星波的时间稳定性,从而修改和发展了传统的斜压不稳定理论。

谢义炳在博士论文《北美冷涡个例研究》中提出的对流层冷性涡旋发展的概念模式,在国内外大气环流环流专著和教科书中得到广泛引用。20世纪50年代,他发现了东亚锋区与急流的多重结构,明确了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的存在以及和极锋急流的相互作用。这一工作稍后被日本气象工作者所证实,双急流及其相互作用仍是大气环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东亚降水天气系统与湿斜压天气动力学的研究

1954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水后,谢义炳接受了中央气象局的“中国夏季降水问题研究课题”,对冷暖锋、低涡、梅雨和季风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提出了这些系统的概念模式,并被以后的研究所证实。

1975年,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谢义炳历任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气象学报》主编。198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谢义炳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曾兼地学组组长,国家科学基金会评审组成员,大气科学组组长,曾兼地球科学组组长。

人物评价

5

谢义炳先生作为一名卓越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和世界气象科学事业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他一生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将永为世范、启迪后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和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评)

感谢以先生为典范的气象学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为国家气象科学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评)

谢义炳深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活简朴,工作努力,民族自尊心强烈。他还接受了西方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进取精神,在极端孤立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受挫不馁。他在改革开放时期,积极对外进行科技与人员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中国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九三学社评)

后世纪念

6

2007年9月22日,谢义炳90周年诞辰纪念会暨铜像落成仪式于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还组织出版了《江河万古颂-谢义气炳院士纪念文集》,《气象学报》也专门出版了纪念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