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马革顺简介

马革顺

更新时间:2019-07-12 20:18

马革顺(1914--2015),陕西乾县人,中国合唱指挥泰斗、上海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授、中国合唱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马革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2015年12月19日6时,仙逝于上海,享年101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马革顺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乾县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2015年12月19日

职业:教授,音乐家

毕业院校: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宝钢高雅艺术特别荣誉奖 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 中国文联金钟奖

代表作品:《受膏者》

人物生平

2

1914年,马革顺出生于南京的一个基督教的家庭。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道路都与我的家庭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革顺的父亲名叫马兆瑞,是一个牧师,他虽然未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学过神学,没有学过商学,却无师自通,自学了英语。同时,马兆瑞还筹资创办了孤儿院,在管理、经营方面表现出他的才能。马革顺从小看到父亲的奋斗和成就,心中就暗暗地佩服他。

马革顺1933年马革顺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选择报考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并顺利地通过考试。由此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为他走上音乐艺术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1937年,马革顺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刚刚二十出头的他准备离开南京转赴西安。在当时,南京中央电台也在准备撤退重庆前,组织文艺工作者作抗日宣传,但南京沦陷在即,人心惶惶,电台找人十分困难。马革顺提笔为《不久就要天明》和《淞沪战歌》两首歌词谱写了曲子,并带着两个弟弟到电台唱完才离开。到了西安,马革顺又一头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思想

3

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中国民族的特征,是在立足于汉民族的思维、情感、语言、声调基础之上,吸取国际合唱艺术的学术精粹创造性地发展形成的。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音乐表现重风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响谐和典雅、色调丰富。对于我国的歌曲,他不仅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更在运用声调、语调以加强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极宝贵的成功经验。

人物影响

4

活跃在国内音乐舞台的合唱指挥家们,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得到过马先生的教诲和指点。他的影响甚至遍及东南亚各国和美国、澳大利亚。多年来马先生荣获宝钢高雅艺术特别荣誉奖、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中国文联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以及美国威斯敏斯特合唱学院荣誉院士和美国瓦特堡学院音乐艺大多数音乐爱好者对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马革顺的名字或许是比较陌生的,但从事合唱指挥的人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中国第一本《合唱学》即是由马革顺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