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郭寄峤简介

郭寄峤

更新时间:2019-06-28 13:41

郭寄峤(1899—1998),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原籍舒城县桃溪镇,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历任东北军和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师、军长、总司令等。1938年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兼陆军第九军军长,乃兼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部参谋长。1942年至1943年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1944年秋调任汉中警备司令。后任第一、第五、第八各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并多次兼代理司令长官职务),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副主任及兼代主任,代理新疆省政府主席,国防部参谋次长,兼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西北行辕副主任,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1949年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台湾“总统府国防会议(国家安全会议前身)秘书长”,“国防部部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陆军二级上将军衔,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郭寄峤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1998年7月25日

职业:国防部长

毕业院校:保定军校

代表作品:《边疆政策之研究》、《边疆与国防》

个人信息

2

郭寄峤(1899~1998),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原籍舒城县桃溪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简介

3

郭寄峤小学毕业后,本已考入本县中学,但终因兄弟多学膳费高而停学,转赴北京考军校。1917年,郭寄峤进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军官学校,两年后分发至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及西北边防军第二混成旅炮营实习。1921年,郭寄峤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第九期炮兵科,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以后的戎马生涯中,郭寄峤曾先后上陆军大学、国防大学将官班继续深造。

郭寄峤与卫立煌是同乡。卫立煌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深感自己未受系统军事基础之教育,故一再邀请同乡郭氏与其合作共事。郭寄峤自1931年2月到卫部,直到1942年春调职,一直任卫部参谋长,随卫的升迁而升迁,对卫的军事指挥影响极大。

1936年12月9日,郭寄峤和卫立煌到西安,拟参加蒋介石召集的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围剿”红军的会议。12日晨,郭寄峤在西京招待所与陈诚、陈调元、蒋作宾、蒋鼎文、龚运阳等一同被捕(软禁),延至27日始获释登机去南京。

郭氏后来把“西安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著作

4

郭寄峤历年文稿主要收入《寄庵论丛》中。他晚年著有《边疆政策之研究》、《边疆与国防》、《我国历代边疆地区各民族之迁徙与衍化》等书,对民族问题、边疆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主张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有独到的见解。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郭寄峤先生访问纪录》。郭寄峤归纳他的思想性格为信仰“岳武穆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乡贤包青天(拯)维护正义、明辨是非善恶、不阿不屈、择善固执”,“处人坦诚信,重然诺,反贪污,喜研国学书法,好运动骑善”等。

生平要职

5

1929年任第45师参议。

1937年11月6日至1940年任第9军军长。其间1938年兼任第14集团军参谋长。

1942年至1943年任重庆卫戍副总司令。

1944年7月20日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5年2月11日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1946年1月出任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副主任,旋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嗣后至1949年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政副长官。来台湾后历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策顾问等职。

个人影响

6

郭寄峤历任排、连、营、团、师、军长、总司令及旅师军部军团总司令部各级参谋长等职务。曾参加北伐、剿共诸战役及转战河南、河北诸会战。抗日战争爆发当年忻口之役,郭氏歼灭敌军板垣兵团大部,使华北得以从容布置军事。1938年至1940年间,郭氏率部扼守中条山、太行山之间,击退敌军13次猛攻,均获致重大战果。1944年,参加豫西陕东诸战役,粉碎日军西进迷梦,卓著功绩。1945年秋,新疆匪乱,迪化危急,孤军驰往,平定乱事。1946年9月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48年春,共军进扰陇东,窥伺西安,与共军彭德怀部激战,歼敌5万人,造成著名之陇东大捷。1950年4月,负责指挥舟山转进部队15余万国军来台,并在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来台初期,稳定军政体系,度过当时不安的军事政局。

望原会战

7

“六六战役”过后不到半年,蒋介石下令,将李家钰的47军(47军在六六战役中担任中条山东、北两面阻击敌援军的任务),升格为36集团军,调出中条山,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团军更加捉襟见肘。但孙蔚如从维护抗日大局出发,并未提出异议,只是对中条山的防务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战术上也作了调整,由死守改为灵活机动的协防作战。

此时,由于中日双方在战场上的胶着状态,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敛。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抛出了他的“坂垣停战线”,其中划定日军在夺取陇上重镇兰州后即不再西进。而欲取兰州,仍须跨过黄河占领陕西,因此,中条山仍是日军必夺之地。

1940年4月,日军向中条山发动了新一轮大扫荡。这场后来被称为“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对弈”。日军的扫荡是从中条山中部突破,沿张茅大道直取茅津渡。这次的规模仅次于“六六战役”。孙蔚如事先也得到敌军的情报,经过与参谋长陈子坚、秘

展开阅读全文 ∨

其他相关

8

郭寄峤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曾扬威于抗战中,当时有“第一参谋长”之誉。曾担任过卫立煌秘书的赵荣声在《回忆卫立煌先生》一书中写道:

……桌上放了四五部电话机,堆着盈尺的电报、公文。郭寄峤每天上午八点上班,除掉中间回家吃两顿饭,一直忙到夜晚十一二点,一手握着电话机听汇报,一手拿着一杆寸楷毛笔批公文,批完了随手扔到地下,旁边就有一个副官恭恭敬敬地蹲下去拾取。下级人员有什么事情来请示,郭寄峤一手握着电话机不放,一手握着毛笔不放,简单明了地向来谒者答复几句,不一定都合理,但和当时别处许许多多糊里糊涂的国民党军官和参谋人员比较,的确表现得强干,高人一筹。蒋介石在武功军事会议上当众表扬他为“标准参谋长”,使他从此身价十倍,顾祝同、陈诚闻之也另眼相看,叙起保定同学的关系,都试图把他挖到他们的身边当参谋长。卫立煌正因为有这么样一个能干的参谋长代他管事,他自己就不致陷于十分繁重的事务当中去了。

台湾前参谋总长郝柏村上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