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马溶之简介

马溶之

更新时间:2018-10-27 15:05

马溶之(1908—1976),字月亭,1908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县西南村。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土壤地理学家。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建国后,历任南京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会员。1957年被民主德国农科院授予通讯院士称号。先后担任过中科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以及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领导人,带队进行考察。撰有《中国黄土之生成》、《关于我国土壤分类问题的商榷》、《中国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等论文,编有《中国土壤图》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马溶之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定县西南村

出生日期:1908年11月25日

逝世日期:1976年4月2日

职业:土壤专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字:月亭

人物生平

2

1908年11月25日,生于河北省定县。

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地理系。

1933年—1934年,在北京东北中山中学任教师。

1934年—1949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历任调查员、技师、技正、代室主任等职。

1949年—1952年,任地质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南京大学教授。

1953年—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其间于1958—1960年参予并领导了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1955年—1957年,兼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队长。

1957年,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称号。

1958年—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地区综合考察队副队长。

1961年—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宁蒙地区综合考察队队长。

1965年—1972年,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员、副主任。

1972年—197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1949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贡献

3

马溶之早年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在当时仪器设备简陋、研究经费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进行了艰苦的土壤调查制图工作,先后在新疆、甘肃、陕西、江西、浙江、四川、西康(现四川、西藏接壤地区)等地进行考察,写出了我国最早报道这些地区土壤地理的一些论著。由于他长期从事干旱地区的工作,加上他的细致观察和研究,率先提出了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没有记载的一系列新的土壤类型;他参与拟订了我国最早的土壤分类系统(1941);他还对我国分布广泛的水稻土、紫色土等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为土壤地理学科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配合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流域规划和低产土壤改良,马溶之积极投身于这些工作。参与了我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综合考察任务的制定工作,并亲自领导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考察。在国民经济建设的推动下,土壤地理学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4

土壤分类

马溶之早期主要在土壤分类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工作。在当时,我国近代土壤学起步不久,国际上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也还处在初创时期。由于马溶之的刻苦工作,特别是他不避险阻,开展了大量的土壤调查研究,发现了很多在世界上尚未被命名的土壤类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奠定了基础。

漠钙土是他最先提出的土类之一。他根据生物气候条件和土壤性态的变异,进一步分出了棕漠钙土和灰漠钙土。前者代表极干旱、无CaCO3移动、有机质含量0.5%的半漠境土壤。并又以母质特性、盐渍状况等作了进一步区分;继而,他把发育在半干旱森林草原条件下,具有凋落物层、暗色腐殖质层、紧实棕色层和钙积层的土壤作为独立的土类划分出来。另一个由他最先创用的土壤名称是棕钙土,其土壤性质介于淡栗钙土和漠钙土之间,它的形成条件、土壤性质和农业利用情况明显地不同于栗钙土,反映了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特点。

早在30年代,马溶之就和朱莲青、宋达泉、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马溶之先生是我国第一代著名土壤学家和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几度深入我国西北内陆、黄土高原以及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足迹踏遍祖国大地,在我国土壤分类及中、小比例尺制图、土壤地理分布规律、土壤区划、水土保持、古土壤研究和农业丰产经验总结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马溶之先生一生不仅勇于创新、学识渊博,而且关爱青年、从善如流,以其严格、严肃、严谨的学术作风和积极培育传承新人的高尚道德风范在我国土壤学届享有崇高的威望。

主要论著

6

1 侯光炯,马溶之.江西南昌区灰化水稻土之形成研究.土壤特刊(甲种,英文),1935(3):1—7.

2 朱莲青,马溶之,宋达泉等.水稻土层分类及命名概则.土壤特刊(乙种),1938(4):73—78.

3 马溶之.西康省西昌区土壤简述.土壤季刊,1940,1(1):20—26.

4 马溶之.四川雷、马、峨、屏区之荒地土壤.土壤季刊,1940,1(2):31—39.

5 马溶之.四川威远附近地质对土壤之影响.地质论评,1940,5(6):521—532.

6 马溶之,席承藩.紫色土分类的建议.土壤季刊,1941,1(4):62—82.

7 马溶之,朱莲青主编.1/1000万中国土壤概图(《中国土壤概要》的附图).土壤季刊,1941,2(1):附页.

8 马溶之.中国黄土之生成.地质论评,1944,9(3—4):207—224.

9 马溶之.西北各省之土壤地理及其利用.新西北月刊,1944,3(6):1—3.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