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姚锡光简介

姚锡光

更新时间:2017-04-12 20:36

姚锡光(1857—1921),字石泉,号石荃,江苏丹徒人;少时聪明好学,清光绪十四年举人;先后任内阁中书,安徽石埭、怀宁等县知县,莱州、直隶州知州,常与北洋将领考察天津、大沽等地海防;后为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僚;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去南京拜访两江总督张之洞,任督府幕僚;清光绪二十三年,任天津练兵处军政使副使;清光绪二十七年,任陆军部左丞、右侍郎,后又历任弼德院顾问大臣,校阅五、六两镇兵队大臣,管辖兵队大臣,验看月官大臣等中枢要职;民国9年(1920),历任蒙藏局副总裁,北口宣抚使,查抚津保(天津、保定)被灾商民专使;次年因病告老还乡,住焦山定慧寺休养,病笃时移居家中病故。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姚锡光

别名:字石泉,又作石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丹徒县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21年(一说1923年)

职业: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军事理论家

代表作品:《姚锡光江鄂日记》、《东方兵事纪略》等

性别:男

早年经历

2

姚锡光,字石泉。江苏丹徒人,早年先后任李鸿章、张之洞、李秉衡的幕僚。

甲午战争时,为山东巡抚李秉衡幕僚,得亲见当时的公文军令,亲听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后来将这些资料整理写成十余万言的《东方兵事纪略》,书中分析甲午战争失败,“乃封疆之吏,将帅之臣,内无整军经武之谋,外无致命遂志之节。”说明他写此书目的,是要人们“明可耻之事,求雪耻之道,昭示国人生爱国之心”。《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自莱州戎幕愤然辞归故里。

后去南京,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两次被派偕德国军事专家,自吴淞,历崇明、江阴,抵镇江,巡视沿江炮台,对丹徒沿江防务尤为重视,亲自主持绘制了《吴淞与白茅沙截段图》、《江阴口截段图》、《镇江圌山关截段图》,并对炮台的坚脆、炮位的优劣、子弹药库的建置,均作扼要说明。考察以后,两次呈折向张报告视察情况,指出其中有的外国专家来华并非诚心帮助,而是怂恿中国多买炮火,从中取利;有的甚至别有用心,应加以警惕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事迹

3

姚锡光提出的巩固边疆的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对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发展边疆经济文化,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民族思想含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色彩。

辛亥革命后,姚锡光凭借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积累的经验,受到袁世凯当局的青睐,被袁世凯任命为总统府边事顾问。1912年5月12日“五族国民合进会”在北京成立,选举总统府边事顾问姚锡光为会长,汉人赵秉钧、满人志钧、蒙人熙凌阿、回人王宽、藏人萨伦为副会长。黄兴、蔡元培等革命党元老和黎元洪、梁士诒、段祺瑞、袁克定等民国要员,以及满、蒙、藏、回等族数十名人或参与发起,或列名表示赞成。不仅声势较大,而且真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五族联合组织。1912年7月29日,袁世凯任命姚锡光为蒙藏事务局副总裁,并暂兼署总裁。

可见,辛亥革命后,姚锡光虽然不再撰著作品,阐发民族思想,但积极融入到民族事务的管理中,为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