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姚溱
别名:曾用名姚静,笔名秦上校,丁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南通县
出生日期:1921年3月20日
逝世日期:1966年7月23日
职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毕业院校:上海大同大学,南通中学
信仰:共产主义
笔名:于兆力(与乔冠华、王力合作)
化名:姚澄波
个人简介
姚溱,曾名姚静。笔名秦上校、丁静。江苏南通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通讯社华中二分社社长、华中总分社副编辑主任。1945年后,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参加领导工作,并在《上海周报》、《时代日报》、《文萃》、《展望》等上海进步刊物上撰写时事分析、军事评论和政治性论文。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科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人物生平
姚溱,中国新闻记者、编辑、军事评论家。笔名丁静、秦上校、马里宁等。1921年3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通县金沙镇。上中学时即投入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民国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在中共江北特为领导下,参加党的机关刊物《大众》周刊的编辑工作。
1940年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2年(民国31年)在上海大同大学中文系肄业,同年赴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筹建新四军江淮大学。后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新华通讯社华中二分社记者、新华通讯社华中总分社编辑部副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中共中央上海局地下党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工作,并以姚澄波的化名在《中国建设》杂志任编辑,同时主编《消息》三日刊,后又负责联系《文萃》周刊(后改名为《文萃丛刊》),并以丁静、秦佐的笔名撰写军事评论文章。
1947年初至1948年中期,先后用秦上校、萨利根,马可宁等笔名在《时代日报》、《时代》周刊上连续发表“
人物经历
1938年中共江北特区委员会吸收第一批党员,姚溱建党的头号对象,但此时却发现他还不够规定的18岁入党年龄。为此向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沙文汉作了汇报,经过沙文汉的批准,姚溱才算正式入党。 姚溱虽然只有17岁,但在当地,却已颇有文名了,他在南通中学读书期间,南通报刊已经发表了他的不少文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他就积极组织当地学生的救亡运动;卢沟桥事变前夕,还邀集进步同学搞了个“友声社”,共同阅读和讨论进步书刊和积极宣传抗日。南通城本来不大,姚溱名声友不小,他的所作所为,学校当局当然是知道的。只是碍于他父亲的声望,不敢找他麻烦。 姚溱的父亲姚味香,是地方上著名士绅,老国民党员,曾在南京资源委员会工作过,宦海浮沉多年,,表面世故,心里明白,对儿子的进步活动实际上是默许的。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姚溱自然是有影响的,不满18岁的毛头小伙子,但交谈、举止已十分老练,完全是一副“大人”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