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侯仁之简介

侯仁之

更新时间:2019-04-05 11:45

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最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2013年10月22日下午2时,侯仁之院士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102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侯仁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枣强县

出生日期:1911.12.06

逝世日期:2013.10.22

职业:历史地理学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主要成就: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

代表作品:《北京历史地图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

职务: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

人物简介

2

侯仁之,男,1911年12月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侯仁之还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德州博文中学(现德州二中)度过中学最后一年。

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获得了文学士学位。

1937年应新兼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之命,留校为研究生兼助教;因“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相继沦陷,顾颉刚被迫离校南下,就转为煨莲的研究生。这时的学术思想已向历史时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

1941年12月,日美太平洋大战爆发,燕京大学遭到日寇查封,这时在燕大任教并兼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因此遭日寇宪兵逮捕,因“以心传心,抗日反日”的罪名,被日寇军事法庭判处徒刑一年,缓刑三年,取保开释,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夏,前往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生涯

4

1940年,侯仁之在北平燕京大学为了教学实习的需要,编写并出版了《故都胜迹辑略》一书,他在前言里写道:“尝读英国史家吉本自传,方其壮年,只身作罗马古城之游。一日傍晚,独步踟蹰于坛庙废墟间,见虔庆跣足之修道士,歌颂晚祷于罗马神堂前。一念所中,不禁有华屋丘山之感。自是乃淬砺心志,卒成《罗马帝国衰亡史》。文笔绚烂,史法谨严,为近代西方史学一大巨著,150年来无能过之者。史迹感人之深,有如斯者。”

侯仁之借着吉本的经历,间接表达了自己悉心研究北京城的同感。在他高中的最后一年,遵从父亲的意愿,从山东转学到北平东郊的通州潞河中学。列车停在了北京前门东车站。时近傍晚,随着人群一出车站,忽然迎面而来的正阳门把他一下子震慑住了:浑厚高大的城墙、巍峨壮观的城楼,傲然屹立在眼前。从此,他和北京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若干年内,他开始对北京城起源和演变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

1932年夏,因仰慕顾颉刚教授的学识,侯仁之考取

展开阅读全文 ∨

成就荣誉

5

侯仁之教授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纪念活动

6

2006年12月6日是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95岁寿辰,三联书店出版社与北京大学为此联合在北大图书馆举行了纪念活动。

为了给侯老一个惊喜,北大图书馆张红扬副馆长特地将侯老1936年从燕京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毕业时写作的论文手稿《靳辅治河始末》,亲手交到侯老手中,这篇手稿是前不久在北大图书馆发现的。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毕业论文,侯老喜出望外,双手连连摩挲着。

作为送给侯老的生日礼物,由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长篇传记《侯仁之》也在当天首发。该书对侯仁之先生求学、留学、遭遇厄运、重新执教的人生轨迹进行了客观的回顾。

申遗先驱

7

侯仁之老先生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是世界公认的重要成就,而侯仁之先生为中国的申遗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84年,侯先生应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从美国同行处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和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侯先生曾专门撰文详述这一经历:在美国的建筑学界,很多位教授都十分关心我国古建筑和古遗迹的维修和保护工作,认为我们如能做好这一类的文物保护,那就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加州伯克利大学地理系斯坦伯格(HilgardO.R.Sternberg)教授更直截了当地说:“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一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不仅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他们都非常希望中国能尽快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侯先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理念和实践所感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著作

8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并且和黄秉维、吴传钧担任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与第四册的顾问。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主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1年新版。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2年再版。

《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一集,1995年第二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

展开阅读全文 ∨

历史名城

9

侯仁之院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资深顾问,多次在北京大学燕南园家中接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执行主编罗亚蒙,亲自指导《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编撰工作,1999年还以88岁高龄亲自到人民日报社出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并与李孝聪教授在《光明日报》联名发表书评,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予以肯定。

侯仁之院士在文章中说:

从1982年国务院命名24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全国被正式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达到99座。10多年来,介绍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书籍出版了许多部,但由于体例不一,内容侧重不同,致使广大读者难以对这近百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特征、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名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关系等有清晰的认识。如今,由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罗亚蒙先生主持,全国10所著名大学和有关部门共1000多位专家、领导参与编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的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

驾鹤仙去

10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侯仁之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侯仁之对北京、承德、淄博、邯郸、芜湖等城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侯仁之根据细致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从河湖水系和地理环境入手,系统揭示了北京城的起源、形成、发展、城址转移的全过程,以及古代北京城的规划和变化特点,将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首都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对北京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与保护、水利建设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给我们最大的教益是告诉我们怎样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观察一个城市,他开创了这方面最好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方法。”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昨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唐晓峰难受的是,侯仁之未能在生前看到其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