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侯宗濂简介

侯宗濂

更新时间:2019-08-25 22:51

侯宗濂(1900年1月23日-1992年3月17日),中国近现代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00年1月23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汉族。研究论证了Fick氏间隙的本质是阳极抑制,提出短时通电两极兴奋、两极抑制学说;研究了兴奋性及其指标问题,论证出能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研究过针感生理,论证了不同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和针感传入纤维。多年担任医学行政工作,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3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92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侯宗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海城

出生日期:1900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1992年3月17日

职业: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生理学奠基人之一 参与创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代表作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

人物简介

2

1900年1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

1920年7月毕业于沈阳南满医学堂,留校任生理学助教。

1922年9月~1924年9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

1924年9月任南满医学堂(后满洲医科大学)讲师。

1926年4月任满洲医科大学副教授。

1926年10月~1927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研究。

1930年3月~1931年3月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留学。

1931年3月~1931年9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

1931年9月回沈阳工作。随即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主任、教授,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名誉教员。

1937年7月创建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任院长兼生理学系主任、生理学教授。

1944~1992年历任西安医学院(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陕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侯宗濂,西北医学院(后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院长(1900--1992),一级教授,1900年元月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汉族。1920年毕业于南满医学堂,留校任教并从事心理学研究。1922年去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肌肉神经普通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化学,1926年获日本医学博士学位。1930年赴奥、德留学。留学期间,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对当时已被世界生理学界公认由法国科学院院士拉皮克(lapicqe)提出的"时值"理论,提出了质疑,并首先提出要找到一个新的确实反映兴奋性的指标来取代拉氏"时值"。论文在德国《生理学杂志》以教授名义发表后,引起了国际生理学界的关注。

1931年回国后,任北平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主任教授。1936年,由中国生理学会推荐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发表了他对"费氏(fick)间隙"的研究论文,受到了与会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绩

4

一、发表论文《发汗与季节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季节同一湿度条件下,汗腺活动水平和发汗量并不相同的规律,提出了影响发汗的心理因素。这是中国生理学家较早的研究论文之一。

二、对兴奋性指标的研究:批判了Lapicgue的时值理论,提出了标准时值与标准电量学说以及组织兴奋发展的理论,代替时值。他的理论推导,在1955年用生理实验取得了证实,并于1963年、1964年发表论文总结提出兴奋发展阶段论学说,描述其探索的思维方法。

三、在针感生理学研究上,提出了针感的二重结构学说。他认为要解决针刺麻醉原理问题,首先必须解决针感问题,并为此研究大量已有的实验材料,佐证说明,将针感现象分解为针感的产生和针感的维持两个部分。根据功能和结构统一的原则,提出针感的产生和维持不在同一结构的说法:针感的产生主要是由细纤维传入,而针感的维持可能有梭内肌参与。这就是针感二重结构学说的核心,也就是说,穴位肌电是梭内肌发放的,传导针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获得荣誉

5

1926年4月,侯宗濂的论文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通过,经日本文部省批准,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文部省河西奖章。满洲医科大学(原南满医学堂)授予他副教授学衔。

1937年7月,应聘前往福建,创建了省立福建医学院,任院长,兼任生理学主任、教授,领导生理室工作。后任福建医学院院长。1944年,应邀出任西安医学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宗濂历任西安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教授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

1965年,国家科委批准他组建普通生理学研究室;1978年他被邀出席全国科学大会。“针麻原理—穴位针感研究”和“肌肉神经一般生理学——应激、兴奋、抑制及适应”两个在他指导下进行的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部、省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6

侯宗濂,《人体凳汗机能の季节に因ゐ变动に就ぃて》,《南满医学会杂志》1923年,11:467。

侯宗濂,《Fick氏间隙の温度影响》,《南满医学会杂志》,1924年,12:918。

侯宗濂,《正确反映兴奋性指标及应激性与兴奋性分离》,《生理学报》,1963年,26:282~290。

侯宗濂,《关于合谷区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及其传入径路(综述):针刺麻醉原理的探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

侯宗濂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主要论著

7

《生理学报》

1、侯宗濂,《肌挛缩に及ぼす温度の影响》,《南满医学会杂志》,1924年,12:800

2、侯宗濂,《心脏不可逆传导に及ぼすィ才ンの影响》,《满洲医学会杂志》,1925年,3:1

3、侯宗濂,阎德润,《温热不可逆传导に及ぼす影响》,《满洲医学会杂志》,1926年,4:551

4、侯宗濂,《大脑髓の循环血量并に酸素需用量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6年,5:175

5、侯宗濂,衫浦,《脑髓の循环酸素需用量に関ぃゐ知见补遗》,《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5:273

6、侯宗濂,《神经の感应电流刺激に及ぼすK及Ca,ィ才ンの影响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11:755

7、侯宗濂,郭光武,《発汗动摇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10:755

8、侯宗濂,郭光武,《轻度の筋肉作业に因ゐ凳汗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32年,16:465

9、侯宗濂,柳安

展开阅读全文 ∨

世人评价

8

一、培养人才时特别注重智力建设。侯宗濂挑选人才时不惟分数论,而主要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认为只有分数而没有能力的人是难以成材的。他特别重视对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要求。

二、侯宗濂指导科研别具特点。一是对实验设计的精心,另一个是对研究课题的“致思”。

三、侯宗濂重视对助教基本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培养。他要求助教尽量多读教科书,在读的过程中比较、鉴别,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他要求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提炼其精华,抓住本质。

纪念文章

9

己丑清明祭侯宗濂先生

张华

己丑清明,春意萌动,吾辈十数人,着素服,执鲜花,静默于先生像前,抚今思远,思绪万千:

先生高义,首推爱国。九月十八,东北沦陷,神州大地,风声鹤唳。其时先生在德,潜心医术,自乐其中。消息传来,先生愤懑不已,叹神州之羸弱,恨东夷之嚣张,不顾老师友人劝阻,毅然回国,愤然辞别满大。先生爱国,可见一斑。

先生高义,在于乐道。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为医道;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道。先生一生,乐道敬业,不余遗力。探求病理,不惜血肉之躯,传道授业,忘顾耄耋之年。

先生精神,曰求是曰创新。先生求学,不唯书,只唯实;先生治学,在广博,求精深。标准时值、兴奋发展过程阶段论,已为泰斗,年逾七旬,研究针刺镇痛,针感生理,开创先河。不惧名望毁焚,但求医道精深。先生求是,世人仰止,先生创新,垂范我辈。

先生滋育之花园,芳草吐绿;先生亲植之青藤,已为一景,而今,先生西去,空留院内玉兰,每年花期,繁花满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