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冯理达简介

冯理达

更新时间:2019-03-29 13:35

冯理达(1925.11~2008.2.8),女,安徽省巢湖人,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是著名免疫学专家。1947年参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党,专业技术2级。冯理达,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她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个免疫学研究中心,29次带队赴传染病疫区和地震灾区指导防疫治疗工作,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并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颁发“白求恩奖章”。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冯理达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巢湖

出生日期:1925年11月

逝世日期:2008年2月8日

职业:免疫学专家

主要成就: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 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人物简介

2

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赴前苏联留学并获医学副博士学位。生前曾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和第七、九、十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先后兼任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顾问、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人物生平

3

1946年至1948年在美国学习并担任其父冯玉祥秘书,做爱国华侨和爱国学生工作。

1949年至1958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学习并教中文。

195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在苏联列宁格勒卫生局中国针灸班讲学。

1958年后回国,任中国医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0年至1973年任李德全同志秘书。

1973年任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1983年后,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兼免疫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1年,她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早期归国定居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20世纪和21世纪世界500名人、世界2000名杰出科学家。

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她是国内外著名免疫学专家,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将门之后

4

将门出虎子 家风毓俊秀

冯理达的父亲冯玉祥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亲历、主持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滦州起义、推翻袁世凯、挫败张勋复辟、驱逐末代皇帝、誓师北伐、邀请孙中山北上、五原誓师等等,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至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军阀黑暗统治中出现的一位难得的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员豪迈的战将,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对家人的爱与对祖国的爱同样炽热。冯理达晚年常说,父亲一直活在自己心中。

冯理达的母亲李德全出身穷苦,1911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1915年进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贝满女中任教,并任青年会总干事,是个豪爽、泼辣、刚毅、质朴的女子。1924年2月19日,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婚后,李德全用宽容和爱心为冯玉祥挑起家庭的重担,精心照顾好他已故前妻留下的孩子们。她总穿蓝布大褂,不施脂粉,吃的是粗茶淡饭,安于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当时的官太

展开阅读全文 ∨

事迹

5

一、始终践行“把一生献给党”的铮铮誓言。

冯理达向往光明、追求真理,受父母爱国主义思想影响,自幼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志,在民族危亡之时,积极投身民族解放事业,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新中国成立后,新旧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比,使她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1949年到1975年的26年里,她几乎每年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文革”期间,她被污蔑为“双料特务”,受到冲击和排挤,但却从未动摇对党的执著信仰,年过半百,终了夙愿。有人问她这么大岁数入党图什么?她说:“我亲身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所以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只要我活着,就要入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为了兑现这个誓言,她数十年如一日,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先后撰写了1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还用毛笔恭录十四大以来历次党章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

入党记

6

冯玉祥将军与孙中山先生早年相识。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冯玉祥就参加过滦州起义。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1926年春加入国民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蒋的排挤下蛰居泰山。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后在蒋、日联合大进攻下失败。1937年2月与宋庆龄、何香凝向国民党三中全会提议“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为冯将军长女的冯理达,深受父亲的爱国行为影响。还在冯理达五六岁时,她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的名字叫《资本论》。在家里,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谈共产党,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她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钦佩的。1938年抗战爆发,冯理达在重庆读中学。为了寻求国共合作的道路,周恩来、董必

展开阅读全文 ∨

信仰

7

办公室还是原先的样子:墙上挂着年轻时与父母的合影,窗台上摆着一盆吊兰,一个底座已经生锈的红色暖壶和一个白瓷杯放在茶几上,裹着黑皮的椅子扶手处磨得露出木色,一个素色的方格布垫静静地靠在椅背上……

吊兰葱绿依旧,照片上的笑容青春依然,可是,曾经在这里工作了35个春秋的主人却再也回不来了。2008年2月8日,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走完了饱经沧桑又激情燃烧的83载人生——

信仰:一心追随党,历经磨难矢志不移

1949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入党时已过完50岁生日,临终前让儿子代她缴纳1万元党费……虽然一心向党,但冯理达的入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挫折。今日80岁、曾任海军总医院传染科党支部书记的于利华老人说,介绍一个国民党重要将领的女儿入党,有风险,却也是自己军旅生涯中一件很光荣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冯理达作为首批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学院攻读免疫学。那时,她向中国留学生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展开阅读全文 ∨

怀念语录

8

1、冯理达老乡,家乡巢湖人民永远怀念您!

2、你是一位让人从内心敬佩的人,祝一路走好!

3、党和人民军队需要这样的人才!

4、一个有理想,并为着这种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实践、求索、追求的人,我们是后来着,向您学习……

5、中国海军的骄傲,致敬!

我见到过这位可敬的女将军,她朴素善良和蔼,和我们这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谈心,赠送她的著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6、生命虽终结,精神永留存。

7、她作为医生,她对生命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敬重。任何生命的到来,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任何生命的历程,都充满着艰辛和磨难;任何生命的花朵,都应当美丽而多彩。然而生命又是那样的脆弱,不说时间之河无情的流转,单只风变灾异、遭际乖舛,已经足以给

生命不堪的重压。我们从幼稚可怜的婴儿,到饱经沧桑的老者,总能够读到生命惊天动地的历史,总能够看到生命顽强的拼争。我们应当扮演最佳的同伴,我们不仅分享着生命的光辉,更应当时刻准备着施以援手。我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命之花

9

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冯理达同志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了又一段"将门虎女"的故事。她的一生,是继承先辈遗志、不懈奋斗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一生;是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把冯理达同志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所要为之奋斗的。

作为一名党员,她几十年如一日,持续写了百万字的政治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病榻上依旧嘱咐儿子在自己去世后代交党费一万元。她把报效祖国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在台湾问题上,注重开展对台湾人民的工作,努力沟通两岸同胞情谊,为加深两岸同胞相互了解,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满腔热情;作为一位领导,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她的一生将“把一生都献给党”这一铮铮誓言体

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团烈火,燃烧着报国济世的赤诚之心;

这是一泓清泉,流淌着大爱无

展开阅读全文 ∨

日记选集

10

爱党爱国篇

1990年1月6日星期六

很想回家,回家。只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才是好的,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又和所有的国家友好才能一切顺利,自己的国民才能真正幸福,否则就要受欺侮。家也是一样,要很好的一个家,有荣誉,信誉,才能站的住脚,而一个人也是一样,一定要站住脚,才能自己幸福,而自己幸福又是主要先使他人幸福。

1990年6月28日星期四

我是共产党员,请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坚定性、纯洁性、先进性,要注意在思想上入党,半个世纪找到党。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做合格的党员。

2004年11月23日星期二

今天实足年龄已整整79岁了,虚岁80岁了。过得快真快,匆匆,八秩,只有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爸、妈、亲人、朋友、同志的希望、期望和愿望。当然更要记得自己是党的女儿,是人民的女儿,是全国老百姓的女儿。

反思激励篇

2000年7月17日星期一

爸爸,妈妈和我在SanFransico旧金山海边的像片,庆莉洗好作为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