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志超
别名:叶曙青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省肥西县
出生日期:1838年
逝世日期:1901年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讨平热河教匪 镇压捻军
封号:额图浑巴图鲁
人物生平
叶志超(1838~1901),字冠群,号曙青,绰号叶大呆子,肥西县花岗镇圣村人。自幼父母双亡,由舅父收养。少年帮舅父放牛,做杂活。青年参加解先亮团练,担任伙夫。其身材魁梧,猛力过人。一次,解先亮率团练攻打王圩太平军,他要求参战被准允。激战中,一土铳枪弹击中他的腰部,将其打倒在地,人们皆以为叶大呆子被打死了,可他却从地上站起来,继续参加战斗。原来土铳枪弹击中的是腰刀,没有伤他的身体。解先亮以为,叶志超不是凡人,大难不死,必有洪福。以后每次战斗都让叶志超上阵,而叶志超在战场上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屡建战功。
同治初年(1862年),叶志超认为,在地方干团练,不足成功名,遂往江苏投淮军张树声帐下。树军副将孙益寿系其妻弟,因委其为前营帮带。淮军收复常州、太仓及援浙诸战斗中,叶志超无役不从,战功卓著,尤雄其曹。同治五年,改带马队新左营。太平军平定苏浙后,调刘铭传进剿捻军。同治六年十二月十日,赖文光率东
家族世族表
叶志超生子二。长子叶御璜,清授资政大夫,二品衔,广东即补道。他主持兴建叶大圩子,在今芮店乡,圩于座北朝南,位于两岗落冲之一边,占地六十余亩。圩子建于光绪初年,过吊桥牌楼是五进大厅,圩内建筑约一百多间。1958年后为粮站所用。次子御璋。叶志超的两个儿子均先于其父早卒。 叶氏田产分布在肥西孙集、芮店、花岗和舒城县干镇一带,年收租约两万担。天津有部分财产。 叶志超长孙叶伯瑜为叶御璜长子。民国初年任炮营营长,驻防上海。二孙叶冶秋,在合肥干过慈善机构万字会会长,后来死在叶大圩。三孙叶斗楠,在合肥创办最早的电灯公司,任经理(约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日军侵占合肥后回家。解放前夕去香港和台湾,后死在那边。 叶冶秋之子叶传麟,原在国民党部队当兵。1948年去台湾,在海军后勤服役。后退役经商。近年曾回乡探亲到叶大圩。 《叶氏宗谱》保存在花岗镇仓房村圣井队叶苑开家。原共10卷,现缺第9卷。此为三修谱,民国
历史评价
1989年《安徽史学》第三期撰文《实事求是地评价平壤之役中的叶志超》认为:“清军在平壤的败绩,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备战不足,仓促应战。叶志超在危险之际,力疾受命,努力组织平壤防务,在给敌人一定打击后,撤出平壤,是尽到了军人保卫祖国的责任。过去的研究,强人所难,对他责备过多,这是不公正的”。1994年,新编《肥西县志》“叶志超传”也记载道:“16日,日军分路猛攻平壤,清军分路出战”,“奉军阵地崩溃,日军乘机突入玄武门”,“部将江自康擅自撤退,平壤北门已难再守。如日军合围,清军将会全军覆没。叶志超与诸将商议后,下令乘夜出平壤,向北撤退。17日,北洋舰队在大东沟海战中失败,清军后路更为危险。叶志超率军突出重围,急行军回到国内”,一反过去对叶志超平壤之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