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叶梦得
字号:字少蕴 号石林居士
所处时代:宋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苏州吴县
出生时间:1077年
去世时间:1148年8月17日
主要作品:《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主要成就:南渡词人代表
官职: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使
追赠:检校少保
祖籍:处州松阳
生平经历
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据说有一年,叶助同妻子晁氏至东山朱巷祭拜先祖造玄公(叶逵)祠,是夜梦见一龙盘于宅中梁上,不久便怀孕生下一个儿子,故取名梦得。
叶梦得从小随父叶助游宦于建德、拱州、达州等地。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
宋徽宗时官翰林学士。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
绍兴元年(1131年)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
绍兴八年(1138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绍兴十二年(1142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
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
主要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殢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
主要作品
水调歌头(渺渺楚天阔)(今古几流转)(霜降碧天静)(江海渺千里)(秋色渐将晚)(河汉下平野)
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又新正过了)(问浮家泛宅)
念奴娇(故山渐近)(洞庭波冷)(云峰横起)
满庭芳(麦陇如云)(枫落吴江)(一曲离歌)
满江红(一朵黄花)(雪后郊原)
应天长(松陵秋已老)
浣溪沙(小雨初回昨夜凉)(睡粉轻消露脸新)(荷叶荷花水底天)(休笑山翁不住山)(绛蜡烧残夜未分)(绿野歌欢喜见分)
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不怕微霜点玉肌)(夹路行歌尽落梅)(小雨初收报夕阳)(晓日初开露未晞)
点绛唇(高柳萧萧)(缥缈危亭)(山上飞泉)
木兰花(花残却似春留恋)
江城子(芙蓉开过雨初晴)
词作选摘
【浣溪沙·送卢倅】
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一欢聊复记他年。
我亦故山归去客,与君分手暂流连,佳人休唱好因缘。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碧空无际卷苍茫。
千里断鸿供远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点绛唇】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敧枕簟,檐影挂星河。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
人物评价
元代方回对叶梦得为人和文学成就都十分贬低,称其“以妙年出蔡京之门。靖康初,守南京,当罢废……实有文学诗似半山,然石林诗话专主半山而阴抑苏黄,非正论也……此诗(送严壻侍郎北使)‘楛矢石砮医闾析木’一联佳取之秦桧之和,虽万世之下知其非是。后四句含糊说过,无一毫忠义感慨之意,则犹是党蔡尊舒绍述之徒常态也。”而后世对其评价大多与方回相同,认为叶梦得依附蔡京参与了定元佑党籍碑并且在南宋初期对金抱求和态度。
但据今人方建新、王兆鹏、潘殊闲等考证叶梦得并未参与元佑党籍碑的制定,对金的态度也并非求和苟安。叶梦得是否做过有损名节、迫害忠贤甚至偷安求荣的行为已很难查证,但叶梦得也绝非完全依附蔡京辈的“奸臣”,他有自己的正直人格。蔡京复相后“向所立法度已罢者复行”,而叶梦得已发觉了新旧党争和相互倾轧对北宋政局的危害,因而积极向宋徽宗进言,阐述自己的意见,表明法度的废立应以是否利于国家为标准,而不应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