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雷震简介

雷震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政论家和出版家)
更新时间:2018-08-31 14:51

雷震(1897—1979),字儆寰,出生于浙江长兴,祖籍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镇雷畈村,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政论家和出版家。青年时赴日本留学,并于1917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6年回到中国,曾任中学校长,随即转任国民政府法制局编审,为王世杰之部属,1932年担任中国国民党南京党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1934年7月起担任教育部总务司司长。在抗日战争中他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担任国民参政会副秘书长等职。1949年资助《自由中国》刊物。1960年雷震被判十年有期徒刑,1979年病逝。2002年9月4日,台湾正式平反“雷震案”为冤案。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雷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长兴

出生日期:1897年6月25日

逝世日期:1979年3月7日

职业:政治家、政论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主要成就:1947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资助《自由中国》的成立

祖籍: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镇雷畈村

人物生平

2

1897年,雷震出生于浙江长兴县,祖籍河南。

1916年,19岁的雷震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191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雷震在戴季陶和张继的介绍下,加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

192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政治学系,旋即进入大学院攻读宪法。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二十九岁的雷震留学归国,在戴季陶的举荐下很快进入国民政府,先后担任法制局编审、编译局编撰、教育部总务司司长等职。

1937年秋,胡适与雷震正式结交,胡适代表北京大学,雷震代表教育部。同年庐山会议,两人对话曾不欢而散,雷震主张「对日抗战」,胡适则主张「忍辱负重」。但因当时胡适住在教育部宿舍,得以朝夕相处,终成莫逆。雷震意见较激进,胡适则比较缓和,终其一生,雷震都尊崇胡适。

1938年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汪精卫为参议会议长,雷震为议事组主任。

1940年,国民参政会成立宪政期成会,雷震出任秘书长。对于雷震的火速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3

从1945年重庆谈判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再到后来的制宪国民大会,雷震始终是穿梭于各党派之间进行游说协调的关键人物。雷震为人豪爽真诚、责任心强、交际能力出色,交友广泛。

对言论的负责,即针对中国国民党在五十年代施政弊病丛生提出批评和建言,直率抒陈所见,即“议政者”的角色;

对反对党的落实,突破了自由主义“皆以思想上的启蒙为志业”的这一旧辙,即“参政者”的角色,概言之,就是从“坐而言”到了“起而行”。

雷震和以他为灵魂的这份刊物对台湾社会转型的影响,台湾学者钱永祥有过论述,直至上世纪80年代,台湾所有重要的政治议题都是根据那份刊物的言论来阐述或界定的,台湾新一代不见得都读过该刊,但所使用的语文、基本概念和陈述方式,都是从这份刊物出来的。

战后的台湾,经过清党、扫红、二二八事件等,本土政治精英力量日渐式微,所以战后的台湾自由主义是从大陆移植过去的。这是一个价值谱系,即从《努力周刊》《新月》《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