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本名:爱新觉罗·玄烨
别名:康熙帝、蒙古汗号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尊称文殊皇帝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主要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
主要成就: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开创康熙盛世
在位时间:1661年2月8日—1722年12月20日
庙号: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年号:康熙
陵墓:景陵
蒙古汗号:恩赫阿木古朗汗
人物生平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史载孝康章皇后向太后问安之时,出门时看到有龙绕身,孝庄太后才知道孝康章皇后有身孕。孝庄太后说:“我当初怀顺治皇帝的时候就有这种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的喜欢,顺治帝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康熙帝犹抱憾不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并没有危及性命,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玄烨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史载玄烨天表英俊,声音洪壮有力。六岁的时候,偕同众兄弟向父皇问安。世祖福临问皇子们最想做什么。皇二子福全说作为一个贤王足矣。唯有玄烨说
为政举措
强化皇权
康熙亲政后,着手强化皇权。他一方面勤于政务,举行御门听政;另一方面,他在康熙十六年(1679年)设立南书房,“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并使之草拟圣旨,与闻机要,待遇非常优渥。大量汉族士大夫如高士奇、陈廷敬、李光地、张廷玉、朱彝尊、王士禛、徐乾学、王鸿绪、查慎行、胡渭、熊赐履、方苞等先后进入南书房任职。南书房的设立,一方面笼络了汉族知识分子,一方面使康熙受到更多汉文化的熏陶,最重要的是削弱了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
颁布圣谕
康熙九年(1670年),亲政一年的康熙帝晓谕礼部,称“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于是在顺治帝“六谕”的基础上颁布《圣谕十六条》,作为康熙的施政纲领,内容是“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穆、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
历史评价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帝自评:①“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又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十七年,从不许人言祯符瑞应,……惟日用平
轶事典故
法国传教士白晋:“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荷兰使节:“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稳重、举止端庄的人,他那威严的外表,无论从那一方面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与众不同,能够立即分辨出来,这是由于他想使自己的容态和举止,让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法国耶稣会士李明《中国现状》:“据我所见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称恣态优美,比我们稍胖些,但还达不到中国人所谓的‘富态’的程度。脸也稍宽,有痘痕,前额宽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国普通人小些。嘴美,颐和霭,动作温柔,一切容态举止,都像是位君主,一见便引人注目。”
朝鲜使节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广颡,颐稍杀,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
历代王朝修长城,没有挡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公开贬低过
人际关系
祖辈
祖父: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
祖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父辈
父亲: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
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慈和皇太后)
皇后(4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贵妃(3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1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妃(11位):顺懿密妃王氏、纯裕勤妃陈氏、惠妃叶赫那拉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络罗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万琉哈氏、良妃卫氏。
嫔(10位):熙嫔陈氏、僖嫔赫舍里氏、端嫔董氏、静嫔石氏、襄嫔高氏、穆嫔陈氏、通嫔纳喇氏、谨嫔色赫图氏、安嫔李氏、敬嫔王佳氏。
贵人(14位):马贵人、尹贵人、勒贵人、新贵人、文贵人、蓝贵人、伊贵人、布贵人、常贵人、袁贵人、贵人郭络罗氏、贵人纳喇氏、贵人纳喇氏、贵人陈氏。
庶妃(4位):庶妃钮
主要作品
种类
内容
诗歌
《弹琴峡》《登海楼》《登澄海楼观海》《天宁寺》《十架颂》《滇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御赐施琅》《瀚海》《班师次拖陵》《赐将士食》《剿平噶尔丹大捷》《示诸皇子》
著作
《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
人物争议
死因争议
被害说
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曾身临其境的意大利人马国贤记载:“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也有人相信官方记载。《清圣祖实录》记: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还说康熙晚年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可见康熙选定的继承人就是雍正。中还说,康熙弥留之际皇四子“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胤禛即位当了皇帝。也就是说,是雍正将其父毒死的。
据当时在畅春园的意大利人马国贤回忆说:皇上驾崩的夜间,园内有呼号之声,不安之状。这就是说,即使没有投毒之类事,但肯定也发生了“突然大变”。野史中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康熙临终时召大臣入宫,久无人至。猛地一睁眼,发现皇四子胤禛立在跟前,大怒,摘下自己所佩玉佛珠掷向胤禛。不久,康熙便驾崩了。胤禛拿出经过篡改的遗诏,向诸兄弟及文武百官宣布父皇已经传
后世纪念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死后葬于景陵。景陵位于清孝陵东侧一公里处,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筑规制以孝陵为蓝本,局部又有创新,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景陵的建筑风格和丧葬形式为后世所效仿。景陵内葬康熙皇帝、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后和敬敏皇贵妃,共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