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包天笑
别名:包公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876年2月26日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24日
职业:小说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上海春秋》、《海上蜃楼》、《包天笑小说集》等
人物生平
小名德定,初名清柱,成年后改名公毅,字朗孙,号包山,笔名天笑、春云、微妙、迦叶、拈花、秋星阁主、钏影楼主等。江苏吴县人。
1876年2月26日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幼进私塾,为富家开馆,19岁中秀才。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并自任经理,尔后又集资发行《励学译编》,并发表翻译小说《迦因小传》(与蟠溪子合译)。《励学译编》以经营新书刊为主,主要经售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出版的《江苏》、《浙江潮》等期刊,以及《支那疆域沿革图》等日本新书、杂志。译介日本文的书刊,将国外的新思想、新技术向中国传播。
1901年,他创办了《苏州白话报》,该报是以《励学译编》的名义出版的,委托苏州临顿路毛上珍书局用刻雕版印刷。32开线装本,先是每7天出一期,后改为每10天出一期,内容以政论、新闻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深受欢迎。
1902年,为了寻找刊物、寻找更好的译本,包天笑积极往来于苏州、上海之间。在
个人著作
《一捻红》(小说)1906,小说林社《短篇小说丛刊》与冷血合著,1906—1907,灌文书刊社
《孤雏感遇记》(小说)1913,商务
《考察日本新闻记略》1918,商务
《童子侦探队》(小说)1920,小说林社
《天笑短篇小说》(上下册)1920,中华
《留芳记》(小说)1925,中华
《包天笑小说集》1926,大东
《甲子絮谈》1926,大东
《富人之女》(小说)1926,上海自由杂志社
《人间地狱集》1927,上海自由杂志社
《埋石弃石记》(小说)1931,商务
《大时代的夫妇》(小说)1943,(桂林)中国旅行社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1973,1971,香港大华出版社
翻译书目
《迦因小传》(小说)英国哈葛德著,与杨紫麟合译,1901,上海文明书局
《无名之英雄》(上中下册,小说)法国迦尔威尼著,1904,小说林社
《秘密使者》(上下册,小说)法国迦尔威尼著,1904,小说林社
《千年后之世界》(小说)日本押川春浪著,1904,群学社刊
《儿童修身之感情》1905,文明书局
《新法螺先生谈》(小说)日本岩谷小波君著,1905,小说林社
《侠奴血》(小说)法国嚣俄著,1905,小说林社
《血手痕》(小说)英国布拉克著,1906,江西(刊本)
《身毒叛乱记》(小说)英国麦度克著,与杨紫麟合译,1906,小说林社
《六号室》(小说)俄国奇霍夫著,1909,小说明报社
《大侠锦披客传》(小说)英国哈葛德著,与杨紫麟合译,1909,小说时报社
《福尔磨斯探案》全集(小说)英国柯南道尔著,与严独鹤、程小青等合著,1916世界书局
《红女忏恨记》(小说)与听鹂合译
《天方夜谈》与屺瞻生合译,1928,中华
详细介绍
包天笑,近现代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清柱,改名公毅,字朗孙,别署拈花、天笑、钏影楼主等,吴县人。其祖父瑞瑛为书生,三十岁而卒。父韵竹为遗腹子,因家道中落,初业商,后作幕。天笑六岁拜师受教。八岁开始阅读中国古代小说和上海《申报》。十一岁开读五经、唐诗,并命题作文。十七岁父亡,家更贫困,不得己设帐授徒。十九岁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开始学日文、英文,并在苏州组织励学会,开办东来书庄,出售新书新刊。二十六岁创办《励学译编》月刊,并在该刊发表翻译小说《迦因小传》(与蟠溪子合译)。从此步人文坛。二十七岁时受蒯礼卿之派,赴上海经办蒯之金粟斋译书处,出版了严复所译《原富》等七部著作,并翻印谭嗣同《仁学》一书,半赠半售,以广宣传。二十九岁应聘任山东青州府中学堂监督,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著译小说和杂文。三十一岁应聘赴上海任《时报》编辑,创设副刊《余兴》,开近代报纸文艺副刊之先河。从此开始了专业作家兼文学编辑的生涯。他所
笔名由来
包天笑,名公毅,乳名德宝,天笑是笔名。据《钏影楼回忆录》中包的自述,彼时人们视小说为游戏之作,多不用真实姓名,如陈蝶先署“天虚我生”,曾孟朴署“东亚病夫”等均是。
天笑之笔名是随意而取,并无特殊含义和出处,最早用于《迦因小传》译文发表时,署为“吴门天笑生”。后来简化为“天笑生”,再后来简为“天笑”,及至包天笑到了《时报》馆,常常与陈冷血两人轮流写短评,陈署一“冷”字,包署一“笑”字,“吴门天笑生”只余一“笑”字了。子书上有“雷为天笑”之句,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拟人化比喻。杜甫诗有“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龚定庵有“屋瓦自惊天自笑”,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句子,然包说他的笔名与此无干。包用的笔名甚多,有仿“文文山”的“包包山”。“秋墨阁”、“钏影楼”两个也是常用的。“钏影楼”是纪念其母以金丝手镯周济好友慷慨好义的仁德,故而用的最多。
综观包所用笔名,大多与苏州有密切的关系,反映了他的家乡观念
凡人不凡
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1894年,考取了秀才。1900年与友人合资在家乡开办了东来书庄,并自任经理,尔后又集资发行《励学译编》;1901年,他创办了《苏州白话报》,内容以政论、新闻为主。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深受欢迎。1908年,他加入江苏教育学会。
包天笑25岁时,经人推荐去江苏候补道员蒯光典家任家庭教师,次年,受蒯光典的委托在沪筹备金粟斋译书处,从而结识了薛锦琴、章太炎等一批文化名流。不久应叶浩吾、蒋观云之邀,先后在启秀编辑局、广智编译所、珠树园译书处任职。1906年,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他受聘为明
才子“报人”
包天笑的创作出版活动始发于25岁(1900)创办“东来书庄”和发行《励学译编》。东来书庄由包天笑等8人集资百元,开设于苏州养育巷冠子桥包叔勤家门口,后迁观前街(施相公弄口)。以经营新书刊为主,主要经售《江苏》、《浙江潮》等期刊,以及《支那疆域沿革图》等日本新书、杂志。《励学译编》主要依靠苏州留日本学生杨延栋、杨荫杭等人译介日本文的书刊,将国外的新思想、新技术向中国传播。
1901年10月,包天笑与其兄包子青一起创办了《苏州白话报》,馆址建在苏州护龙街砂皮巷口,该报的编辑、发行及撰稿人均采用笔名。大多数稿件是包氏兄弟所作;其资金主要由包子青提供。《苏州白话报》除在苏州有一个发行所和两个代售处外,还在上海的《中外日报》、杭州的《杭州白话报》等报社,以及安庆、南昌、无锡、北京等地设有代售处。该报面向乡镇读者。包天笑说:“我们不愿销到大都市里去,我们向乡村城镇间进攻,曾派人到乡村间支贴了报纸(海报),
笔耕不止
包天笑的创作初期以译作和文言短篇为主,后来一改以写白话小说居重。但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均发表或连载于报刊上。从26岁开始连同晚年在香港,他从未停缀笔耕一共创作、翻译了各类作品近200种。分别发表在《时报》、《月月小说》、《教育杂志》、《中华小说界》、《消闲月刊》、《半月》、《红玫瑰》、《太平洋画报》、《珊瑚》、《上海生活》、《申报》、《南京晚报》、《万象》、《大上海》、《大众月刊》、《风雨谈》、《茶刊》和香港的《大华》等多种报刊上。他翻译和创作了大量的教育小说、爱国小说、家庭小说、言情小说、人道小说等。无论长篇短制,名篇迭出。
包天笑读过日文,翻译过《空谷兰》和《梅花落》两种日本小说,由有正书局出版,曾轰动一时,电影公司曾把它们搬上银幕。他在曾孟朴办的小说林编译所兼职时,以秋瑾为主人公,把她的革命事迹贯穿起来,写成《碧血幕》,在《小说林》上发表。他写的《馨儿就学记》,属于教育性质的小说,由商务印
日记
1949年3月22日,当这位古稀老人“忽然兴起,又写起日记来”时,南京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在日记中详细记下了前一天何应钦组阁后发表的内阁名单,政务委员尚有两个名额空缺,“留给民、青两党”,可见国民党直到此时仍要以民主社会党、青年党这些政治花瓶来装饰其一党政治的本质。第二天,他日记中说:“民、青两党,决定不参加行政院。”
其间,国民党方面派和谈代表一事成为包天笑关注最多的事之一,从他的日记中也不难看出蒋介石虽然名义上下野了,实际上仍在溪口乡间操纵一切,从军事到和谈,莫不如此,而且是尽人皆知,远在孤岛的老人仅仅从收音机、报纸、人际来往中就了解得很清楚。比如,3月31日,主要和谈代表张治中“昨天下午飞溪口,往访问老蒋”。4月2日,“张治中登机前,接过两次电话。一是吴忠信从溪口打来的,他答道:‘喂!我知道了,我们研究过了。’一是李宗仁打来的,他答道:‘代总统吗?我们要走了,是!是!再见!’”4月
动荡中读书
一介文人了此生的包天笑即使在动荡的时局中也没有停止过读书,3月29日,他读了曾亲临延安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大地的女儿》,但未作只字评语。5月6日,他借来郭沫若的散文集《今昔蒲剑》,5月12日读了郭沫若《日本民族发展概观》一文。台湾的图书馆书少得可怜,10月7日,“至图书馆换书,贫乏可怜”。11月9日晚,他到图书馆换书,交还上次借的胡风评论散文《写在混乱中》。“这个图书馆贫弱可怜,欲选取国外的名家小说亦无有,即有一二,亦被借空。我藏上海有许多好书,置之高阁,都不曾过目,对此不免怅惘。”11月26日,他到图书馆借得《佛兰克林自传》、《挣扎》各一册。第二天的日记中说:“实无好书可读也。”12月10日,他到图书馆换了洪迈的《容斋五笔》及李长之著的《北欧文学》——都是商务出版的。
73岁的他也放不下用了一辈子的笔杆。3月30日,他曾发表一篇取材于台湾高山族的一个短篇小说《天上人间》。后来11月27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