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毛宗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632年(壬申年)
逝世日期:1709年(己丑年)
职业:清初文学批评家
主要成就:对《三国演义》进行删改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
字:序始
号:孑庵
人物简介
茂苑(即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作法,得《三国演义》古本,对罗贯中原著进行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声山别集”,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卷首,名为第一才子书。此即120回本,它取代旧本广为流行。毛宗岗本《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与原著比较,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和天命思想明显加强,在表现技巧、文字修饰方面也有提高。据记载,此书系毛宗岗与其父合作评改。
批注《三国》
刘备第二次访问卧龙岗时,来到诸葛亮的草堂,抬头看见中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于是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毛宗岗在这副对联下批了一句话:“观此二语,想见其为人。”在这时,诸葛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对联却道出了他处世的态度、俭朴的生活,以及不凡的抱负。
在弘治本《三国演义》里,原来没有这副对联,是毛宗岗增补进去的。后人都说补得好,好就好在给草堂添上了风雅的色彩,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草堂主人的“为人”,起到了未见其面先知其人的作用。据《蜀梼杌》记载,我国最早的对联来自五代后蜀主孟昶,内容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副对联。《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三国时期并没有贴对联的习惯。
毛宗岗为什么要加上这么一副对联?当然是出于更真实地刻画诸葛亮的形象。看来,他不但熟读了诸葛亮的作品,对他的为人也了如指掌。
诸葛亮曾写有一篇《诫子书》,结合自
《三国演义》原文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人谓魏得天时、吴得地理、蜀得人和,乃三大国将兴,先有天公、地公、人公三小寇以引之。亦如刘季将为天子,有吴广、陈涉以先之;刘秀为天子,有赤眉、铜马以引之。以三寇引出三国,是全部中宾主;以张角兄弟三人引出桃园兄弟三人,此又一回中宾主。
今人结盟,必拜关帝;不知桃园当日,又拜何神?可见盟者,盟诸心,非盟诸神也。今人好通谱,往往非族认族;试观桃园三义,各自一姓:可见兄弟之约,取同心同德,不取同姓同宗也。若不信心而信神,不论德而论姓,则神道设教,莫如张角三人,同气连枝,亦莫如张角三人矣。而彼三人者,其视桃园为何如耶!
齐东绝倒之语,偏足煽惑愚人,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已。且安知南华老仙天书三卷,非张角谬言之而众人妄信之乎!愚以为裹黄巾、称黄天,由前而观,则黄门用事之应;由后而观,则黄初改元之兆也。
百忙中忽入刘、曹二小传:一则自幼便大,一则自幼便奸;一则中山靖王之后,一
补充资料
毛宗岗(生卒年不详),字序始,号孑庵,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评点的著作为《三国志演义》。他的父亲毛纶,字德音,号声山,曾尝批评《琵琶记》,被称为“第七才子书”。
根据毛纶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关于《三国演义》的修订与评点是由他们父子共同完成的。毛氏父子对于《三国志演义》的批注,直接受到金圣叹的影响。毛宗岗假托获得了《三国志演义》的古书,然后通过它对罗贯中的原作进行修改,最终定为一百二十回本,这明显是仿效金圣叹对《水浒》处理的例子。毛氏修改后的《三国志演义》的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比原作大大增强,这充分体现在《读三国志法》一文中,这一正统观念始终贯穿在修订后的全书中。
毛宗岗的小说理论着重探讨了关于历史小说的创作问题。他认为历史小说的创作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因为历史小说涉及要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关于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历来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要完全尊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