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姓名:叶一苇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武义草马湖
出生日期:1918.04.13
逝世日期:2013.02.26
职业: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成就:著名篆刻艺术家
代表作品:《篆刻丛谈》《中国篆刻简史》《一苇诗词选》等
简介
叶一苇(1918.04.13~2013.02.26),西泠印社原理事,中国著名书法篆刻家,篆刻理论家。
1918年4月13日,叶一苇出生在浙江省金华道(现金华市)武义县,出生6个月,父亲病逝,3岁时母亲去世,住城中外婆暨乳母家长大。壶山小学毕业,入私塾读古文及诗。后自学中国文学、古汉语,并广泛涉猎社会其他学科,打下深厚国学基础。
叶一苇先后在部队和政府部门做秘书文员,后经推荐到杭州第十一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一家人住在学校分配的50余平方米的教工宿舍,书房是用阳台改造的,除了书桌、小书柜,基本摆不上其他物件。常常有朋友造访,书房最多只能坐下一位,其他人就站着,一聊就是大半天。那时,叶一苇在浙江篆刻圈已颇有名气,他靠临摹吴昌硕、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大家的作品自学成才,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退休后,艺术创作成了叶一苇的主要工作,大多数作品是在退休后完成。
叶一苇所处的时代,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艺术成就
叶一苇一生刻了上万方印章,大多数捐了出去或送朋友。他将作品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叶一苇艺术馆等77个单位和机构,仅设在武义县图书馆的叶一苇艺术馆,他就捐赠书法篆刻作品、书籍资料等1482件,其中书画作品213件、印章258方、篆刻印屏281件;书籍资料730件,包括学术著作(含手稿)20余部、论文90余篇。
叶一苇所有的家产只有杭州那套学校分配的50余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平时把所有钱都用在艺术创作上,生活清贫。晚年唯一一次出售几枚印章,是因老伴得重病急需医疗费,不想让子女有太多负担。
在叶一苇的作品中可以见到秦汉玺印的扎实功底,还能读到近现代流派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来楚生等大家的刀风笔韵,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似是而非”,大有“我”在。这说明他善于汲取传统而又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让“传统”为我“服务”。叶一苇在篆刻艺术上创造的“新”,不是一度流行的形式、表象的“新”,而是被誉为“诗心造印”的创
人物言论
2011年,叶一苇在“叶一苇书法艺术篆刻展”上评价自己:我的名字是叶一苇,所以这个草根是芦苇草根。今年我94岁,草根很老了,所以我很惭愧。但草根会有变化,比如我们常说的冬虫夏草,很名贵,所以我们在书法方面也可以变。但对我来说不现实了,因为我没有这个条件,冬虫夏草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生长的,我长在金华武义,不可能培养出冬虫夏草。所以很惭愧,请大家多多批评多多指正。
主要作品
叶一苇著有《篆刻丛谈》《篆刻丛谈续集》《篆刻趣谈》《中国的篆刻艺术与技巧》《雕虫札记》《篆刻欣赏》《一苇印话》《一苇印踪》《一苇诗词选》《中国篆刻简史》《篆刻学》《中国篆刻史》《孤琴篆刻谱》等;在香港《书谱》《西泠艺丛》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国内外博得好评,具有广泛影响。对篆刻艺术研究有自己新的见解,如提出“篆刻宗清”论,认为在“印宗秦汉”的基础上,应该以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的篆刻为宗,取其精华加以发展。篆刻艺术要充分发挥社会功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篆刻艺术创作的独立性,摆脱附庸书画的位置;在创作上要以表现境界为上,不受技法的束缚。篆刻艺术的创作是依循“奇正相生”的规律发展的,其篆刻家要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和道德的修养。对诗词也颇有研究,其诗词创作曾收入《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当代中华诗词选》等。篆刻和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收入专集或刻入
社会评价
叶一苇是国内少数理论与创作并行的篆刻大家,有自我见解,提出“印宗秦汉”、“篆刻宗清”,把学习分为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两个过程;叶一苇着重研究流派名家的篆刻艺术思想,不单纯追求形式,力求篆刻与文学接轨,形式与内容结合,并作了许多探索,不拘一格,印坛称其为“诗心造印”。叶一苇著有大量篆刻理论著作,现在很多活跃在印坛的中青年篆刻家都得益于其篆刻理论。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刘江:叶一苇是令人尊敬的长者,诗、印、书、文诸艺造诣之精深,做人立德风神之超迈、虚心谦和、老不辍学,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大家。对一苇先生的“诗心造印”,我的理解是:将篆刻创作的印语内容与形式美紧密结合,提升了篆刻艺术的内涵,极大地增强了篆刻艺术的欣赏性,令人玩味其中,乐趣无穷……我印象深的有几方印:如椭圆形的朱文印《求实》,“求”字疏朗颀长,俯首探向缜密饱满的“实”字,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形象生动;葫芦形的印中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