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毛鸿宾
国籍:中国
出生地:历城
出生日期:1811年
逝世日期:1867年
职业:政治 清末大臣
主要成就:1838年(道光十八年)中进士
人物经历
1838年(道光十八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监察御史、给事中。
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顺天府(辖京城,治所在今遵化)乡试(省试)同考官(协同主考官或总裁阅卷的官)。
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会试(京试)同考宫。后经大考,转任江南道(今苏皖二省)监察御史。任职期间,直言敢谏,曾数上封事(密封的奏章),抨击时弊。
道光二十九年(1849)2月,升礼部给事中,遂上疏,请皇上严禁各省名目繁多的“流摊”。此奏章虽切中时弊,却未引起皇帝的重视,只是交有关部门“议行”罢了。接着,毛鸿宾又针对当时“宪典不明,刑威不振”的状况写了奏章。
道光二十九年(1850)8月,毛鸿宾转任兵科给事中,不久,其母病逝,归里守制,孝满,转任礼科给事中。
咸丰二年(1852)4月,太平军进军湖南,朝廷震动,毛氏上疏,为朝廷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并受命回到山东历城办理团练,组织青壮乡勇,进行军事训练。
主要著作
曾上《开设教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等折,提出兴办洋务若干建议。着有《毛尚书奏议》16卷、《澹虑斋诗文集》2卷。
家庭成员
毛氏有两子,长子庆澄,荫得副贡,后受保荐至候选道,官至二品;次子承霖,光绪戊子十四年(1888)举人,官至湖北候补同知、候补道。
性格特点
毛鸿宾生性刚烈,直言敢谏,不避权贵,在清朝中后期的国难当头之际,得到朝廷重用——咸丰四年,他曾弹劾帮办军务大臣胜保罪状,请严旨查办。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由选庶吉士,后授编修,升任御史、给事中,一路高升。在咸丰五年,授湖北荆宜施道,后调安襄郧荆道,历安徽按察使、江苏布政使,到同治皇帝时期官至两广总督,终成一代封疆大吏,成为山东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清廷高官。
毛鸿宾虽位居高官,但他关心民间疾苦,主张与民休养生息。咸丰十一年,他署任湖南巡抚后,曾上疏咸丰帝:“湖南地居僻远,向非富强。”意思是说不与民争利,这种务实思想在当时是深得民心的,也在客观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
毛鸿宾思想较为开放,曾和李鸿章一起支持洋务运动。1844年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后,他是当时中国最早照像的人之一,可惜他当时的照片没能留传下来。更为难得的是,毛鸿宾选贤任能,主张用人之长。他曾上疏咸丰帝:“如左宗棠识略过人,其才力不
主要功绩
毛鸿宾作为清廷重臣,最大的功绩都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关。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军影响下,历城、章丘都有起义军活动。为防堵太平军、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命令山东各地举办团练,严加防备。当时任礼科给事中毛鸿宾奉命回祖籍历城乡督办,他与在籍同知彭以竺、知县李鸿畴,会同署济南知府陈宽,在历城四乡及长清、齐河两县要隘处筑堡浚壕,办理团练,纠集团民2万余人,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也为后来他出任湖南巡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埋下了伏笔。
他署任湖南巡府时,当得知石达开窜至湖南,就派知府席宝田、副将周达武、总兵赵福元分路进击。同治三年,他又上疏皇帝:“江西南路之防犹有未备,闽、粤交界均无防兵,虑贼上窜,……宜合数省兵力,乘大胜馀威,聚而歼之。”他还于同治元年(1862年)5月参与镇压姜应芳率领的侗族农民起义军。当时侗族起义军分三路向湖南进军,势如破竹,湘军节节败退。清廷急令时任湖南巡抚的毛鸿宾调集湘中堵击太平军的“飞
人物评价
后人对他评价颇高,在毛姓宗祠里有这样一幅七言对联:鸿宾文字第一筹;子晋典籍八万册。上联中的鸿宾即指毛鸿宾。胡林翼对他评价甚高,所谓“言系天下安危,二百年来第一等文字。”但毛鸿宾的晚年似乎有点不如意,曾被降级调回原山东原籍,在咸丰七年辞世。宣统皇帝即位后,当时山东巡抚袁树勋认为毛鸿宾大有功绩,就上疏,结果宣统帝又“复原官,祀乡贤祠”。
清史稿记载
毛鸿宾,字翊云,山东历城人。道光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数上封事论军务。咸丰三年,以尚书孙瑞珍荐,命回籍治团练。四年,劾帮办军务大臣胜保罪状,请严旨查办。五年,授湖北荆宜施道,调安襄郧荆道,历安徽按察使、江苏布政使。
十一年,署湖南巡抚,寻实授。疏言:“湖南地居僻远,向非富强,自前抚臣张亮基、骆秉章等於吏治民风实力讲求,用能削平寇盗,屹为上游重镇,用人之效,有明徵矣。臣以为名将不过收战阵之功,得贤督抚,斯能造封疆之福。如左宗棠识略过人,其才力不在曾国藩、胡林翼之下,今但使之带勇,殊不足以尽其长,倘畀以封疆重任,必能保境安民,兼顾大局。前任云贵总督张亮基,果决有为,云南壤接边陲,饷糈不给,汉、回仇衅相寻,即令经营尽善,亦仅有益一隅,似不若任以要地,俾展所长。但使东南日有转机,则云、贵游氛无难迅扫,此轻重之机宜审者也。”时湘军所至有功,各省多往召募,鸿宾疏陈招勇流弊,请慎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