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叔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04年9月5日
逝世日期:1985年2月4日
职业:医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
主要成就:提出了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科室
人物生平
王叔咸,1904年9月5日生于上海。
1922年,青年时代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1930年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此后留在该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他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进行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最早作过人体钙、磷代谢的研究。
1930~194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及结核科主任。
1936~1938年在美国、奥地利进修学习及考察。
1942~1945年任北平清源医院内科主任、代理院长。
1945~1985年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内科教授,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学系主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5年2月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北京。王叔咸还是音乐家。青年时代他是江南一带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多次
诊断学贡献
王叔咸提出3项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体征:①可用检查语音震颤减弱或加强来鉴别系小量胸腔积液抑或胸膜粘连增厚;②小量胸腔积液的体征是坐位时积液侧肺底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局部叩诊浊音可能尚不明显),这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③可根据肺部听诊呼吸音的强弱鉴别膈上或膈下积液。这些都丰富了呼吸系统物理诊断学的内容。
结核菌培养
结核菌需氧多,原只生长在培养液的表面上而且生长很慢。王叔咸等在培养液内加入血清,并于加菌后每日将培养液摇匀1~2次。这样,在10天左右(原要4~6周)即可在上清液中见到颗粒状菌团,液底部亦可见团块状菌落。菌落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许多抗酸杆菌绞成条辫状。而非致病抗酸杆菌繁殖快,加菌后1~3日即长满在全液内,且在显微镜下呈单体均匀分布。这一改进与发现对临床及研究工作均有极大的帮助。
治疗观点
自30年代开始,他首先建立了适合于中国人饮食习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以控制饮食为主,明显地简化了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在分析300例住院糖尿病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糖尿病的3期治疗原则。第1期严格控制糖人量,以达尿糖消失、血糖正常。目的是使胰岛得到休息;第2期对已达第1期目标的病人,小量逐渐增加糖人量,直至血糖有回升趋势。目的是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第3期在血糖有回升倾向(这说明饮食中糖人量已达到或超过机体的耐受量)时将糖人量减少10%~20%,以维持正常血糖,并防止复发。他又提出对糖尿病酮中毒的简化治疗。在确诊后即于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20单位~40单位。测定血糖后,计算出体内多余的总糖量,按1单位胰岛素可助机体应用2克葡萄糖计算出胰岛素总的需要量,从中减去开始时已用的量,余下的所需量于4~6小时内皮下补足。同时静脉点滴按上述比例的胰岛素与葡萄糖盐水,直至尿酮体消失。这种做法可以使酮体较快消失且避
氮平衡
氮平衡是研究蛋白质代谢经典的方法。60年代初期,通过对营养不良性水肿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氮平衡研究,他提出氮平衡的新意。若成年人在接受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饮食时,出现正氮平衡(持续性)即可以诊断为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蛋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是使其氮平衡恢复正常,即不再出现正氮平衡。
肾病专业
王叔咸是中国最早从事肾脏病专业的内科专家,并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自1954年他陆续总结了利尿药物、中西医结合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经验,并著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内科杂志》上,将中国对肾脏病的治疗水平提到了新的高度。60年代初,他在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氮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人蛋白质人量的标准及其依据。1964年卫生部科委决定成立肾炎代谢研究室,这是全国16个医学研究室之一,由王叔咸领导。1964年在广州内分泌代谢肾脏病会议上及1977年在北戴河肾脏病座谈会上,他提出的对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多年来在国内广泛应用。目前所用的肾小球疾病的分型标准也是以他早年提出的内容为基础的。他积极组织大家应用、观察并总结各种治疗肾脏病的药物,为中国从事肾脏病专业的同道提供经验。从临床实践中,他体会到中药黄芪对肾脏病人的治疗作用,几十年来对黄芪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正一步步
严谨治学
王叔咸一生勤奋学习、刻苦攻读。数十年来,他晚饭后半坐位小睡片刻后,一直学习、工作到深夜。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白天在医院里挨斗,晚上回家仍在灯下坚持夜读。他数十年不间断地每个星期日的上午到协和图书馆读书半日。他无书不读,但多而不滥,杂而有章。目的是“博以养专,广而存精”。常年坚持不断地学习丰富扩大了他的知识范围,开扩了思路。
“医生永远不能脱离临床工作”。这是王叔咸经常说的一句话。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每次查房,他都提前1~2天到病房对要讨论的病人亲自问病历、作体检,查阅文献作好准备参加查房。
他在科研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每篇将要发表的论文,他都要反复修改,有的文章反复推敲修改10遍之多。他培养了一批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可以信赖的科研工作者。他先后发表的论文有70多篇。
他教学的原则是“启发式,少而精”。他讲课
人物简历
1904年9月5日 生于上海市。
1922年 从上海私立民主中学毕业。1930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0—1942年 任协和医院内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及结核科主任。
1936—1938年 在美国、奥地利进修学习及考察。
1942—1945年 任北平清源医院内科主任、代理院长。
1945—1985年 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内科教授、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学系主任、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第一任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5年2月4日 因心脏病猝发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王叔咸.糖尿病之简易实用治疗法.中华医学杂志,1935,21∶1059.
2王叔咸,孙慧民.结核菌之液体培养法.北京博物杂志,1950,19:61.
3 王叔咸.以预防为主的政策来处理肺结核.华北医刊,1951,1∶157.
4 王叔咸.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及处理原则.中华医学杂志,1953,39(8):590.
5 王叔咸.中国糖尿病的概况.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15.
6 王叔咸.糖尿病的预后.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40.
7 王叔咸.糖尿病的治疗.中华医学杂志,1953,39(10)∶749.
8 王叔咸.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华医学杂志,1955,41(8):731.
9 李景泉,王叔咸等.研究祖国医学的初步经验——11例肾炎治疗结果的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55,41(10):901.
10 李景泉,王叔咸等.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中华医学杂志,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