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戴树和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3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2013年10月16日
职业:全国政协原常委,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
毕业院校:重庆中央大学
主要成就:全国化工战线学铁人标兵 化工设备可靠性工程学重要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品:《硅酸盐工业设备》、《可靠性工程及其在化工生产装置中的应用》
个人生平
1923年5月16日,戴树和出生于北平。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达重庆,入读南开中学。
1942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
1946年4月,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并任国民党军调部编译室译员。
1946年8月,调往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监狱二厂(沈阳东北中正大学实习工厂),历任技正、副厂长。
1949年1月,任中央大学化工系教师。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6月,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
2013年10月16日上午8时0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社会职务
戴树和历任南京工学院讲师,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讲师、教授、化工机械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校化工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第二届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化工机械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国际压力容器学会理事,国际压力容器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亚大地区压力容器学会理事、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学报(英国)编委,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压力容器管道技术委员会成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主要成就
生前,戴树和长期从事化工机械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化工设备可靠性及断裂力学裂纹尖端无位错区的研究中,提出了形成无位错区的临界条件及影响无位错区范围大小的因素。著有《可靠性工程及其在化工生产装置中的应用》,合编有《硅酸盐工业设备》。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戴树和一直从事化工机械结构与强度的教学与科研,参加中国化工机械学科创建。
20世纪60年代,参加小化肥项目建设,解决关键设备改造技术。
20世纪70年代,大化肥引进项目,关键设备事故质量检验与诊断。
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中国开展化工设备寿命预测,延寿与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带领申请并获得化工机械博士点,创立可靠性工程学科。
20世纪90年代,提出化工设备事故预测技术。
21世纪,开拓前沿学科《风险工程学》。
戴树和首创化工设备事故预测技术,可预测事故是否会发生,事故发生的危害严重程度,失效概率、剩余寿命等。理论上提出模糊综合评判和非精确推理的方法,应用于工程
个人荣誉
1978年,被授予“全国化工战线学铁人标兵”称号;
1985年,被授予“全国化学工业劳动模范”;
1992年,被授予“全国突出贡献失效分析与管理专家”;
1993年,被授予“教书育人研究生教师”称号。
1995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
1998年,获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科技进步奖。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2010年6月,被中国工程院遴选为“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
社会评价
戴树和同志是在历史风雨中成长起来的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新中国成立前,他参加了重庆“一二·五”反英美大游行和南京“五·二○”联合游行,维护国家主权,反抗国民党暴政,体现了一名爱国知识青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应有的觉悟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投身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事业。在担任民盟省委和省政协领导职务期间,他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发展、壮大我省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抢救中年知识分子》的提案在会上引起热议并受到邓小平同志的重视,与他人联名提出的《关于改进政协提案处理工作,促使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议案》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他还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发展核电事业,得到有关领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