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蒋和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
出生日期:1928年7月
逝世日期:1996年4月23日
职业:作家,文学家,红学家
毕业院校: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
主要成就:《红楼梦论稿》《红楼梦概说》
代表作品:《风萧萧》《黄梅雨》
个人著作
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论《红楼梦论稿》、《红楼梦概说》(日文为《红楼梦入门》),长篇历史小说《风萧萧》、《黄梅雨》,编撰《中国文学史》(3卷本,合著)、《唐诗选注》(合注),杜甫研究论文集《伟大的时代歌手》、《碧海掣鲸手》、《论“三吏”、“三别”》(均合集),论文《贾宝玉论》、《林黛玉论》、《〈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等。
主要经历
1948年,蒋和森以优异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在这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内,他博览群书,学业精进。他曾以蒋萌的笔名在《文汇报·文学界》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妈,我告诉你》,诗中表达了他的炽热的爱国热情,此诗为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诵播音。此后,他就一发不可收地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人民诗歌》等报刊发表了许多诗文,开始显露出潜在的文学才华,并于1950年被吸收为上海文艺工作者协会会员。
蒋和森对《红楼梦》的研究,始于1954年在全国开展的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他以敏锐艺术感悟力,沉浸到了曹雪芹所构建的沉博绝丽而又悲婉深远的艺术世界中。在这之前,蒋和森已经读过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感到中国有《红楼梦》这部书实在了不起,即使还不能说曹雪芹已经超过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这些世界文学大师,但至少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而曹雪芹却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早约一个世纪就登上世界文学高峰。正
文学研究
蒋和森对《红楼梦》评价极高。他先说,"《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又是一个伟大的问号,还是一个伟大的删节号"(后被孙逊引申);他又说,"《红楼梦》是伟大的艺术心灵,这一项巨大的精神工程不仅铭记着形形色色而又含意深长的历史社会风貌,而且还向千秋万代人们的心里传送着诗情和智慧的火炬";他还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却不可以没有《红楼梦》"。
蒋和森年轻时以文学创作逞胜。一九四八年,考取复旦大学新闻系后,他博览群书,学业精进。曾以蒋萌的笔名在《文汇报·文学界》发表了第一首诗《妈,我告诉你》,诗中表达了炽热的爱国热情,因被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朗诵播出而广为传播。此后,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人民诗歌》等又发表许多诗文,开始显露出潜在的文学才华,并于一九五0年被上海文艺工作者协会吸收为会员。
蒋和森立足"情&qu
人物评价
蒋和森的才华为人公认。据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透露,"《红楼梦》剧本是当时中央电视台领导和《红楼梦》剧组共同酝酿的。一九八二年,剧组特地来上海召开了学术界和红学界的会议,作为红学研究者的我也在其中。当时先请的《红楼梦》编剧是著名红学家蒋和森,但是因为他工作太忙外加身体欠佳,试写一集后觉得力不从心,就放弃了。他向剧组推荐了我,因此我成了《红楼梦》剧的编剧。"
蒋和森风清云淡,是受人尊敬、爱戴的红学家。他故去后,很多知名人士曾写文章怀念他,高度评价他的人品与文品。冯其庸作《哭蒋和森》一文,以四首诗作引子,叙述与他交往的历程以及对他的认识。
蒋和森形象很好,天生一块吃文化饭的料——年轻时喜穿中式对襟衫,围白围巾,如玉树临风,如园中竹亭亭玉立;老来高高瘦瘦,有遗世独立的飘逸。蒋和森具平实风范,和风细雨、温婉多情,善倾听而不是倾诉,善低首而不是扬眉。蒋和森属观察型人格——心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