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龙济光简介

龙济光

更新时间:2019-06-28 18:11

龙济光(1868年—1925年3月12日),字子诚(紫宸),云南蒙自人,彝族,民国初年军阀,陆军上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龙济光

别名:龙子诚、龙紫宸

国籍:中国

民族:哈尼族

出生地:云南蒙自

出生日期:1868年

逝世日期:1925年3月12日

职业:军阀

人物简介

2

龙济光(1868~1925),字子诚(紫宸)。云南蒙自人,彝族。龙家一向为当地世袭土司。年轻时喜爱武术,好习棒弄枪。后在蒙自、临安(今建水)、广南一带办团练,曾率部参与镇压滇南人民的反清斗争,被任为广南县弄汪地区续备营补用同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龙济光被调任广西边防济字营统领,率5000名滇军入桂,参与镇压百色地区人民的反清运动。不久,升任广西右江道。1907年12月,孙中山派同盟会会员黄明堂等发动镇南关起义,龙派出3000人协助桂军陆荣廷部,将起义扑灭。1908年,当上广西提督。同年4月,黄明堂等又发动云南河口起义。龙亲率南宁防营,协助云南总督锡良部队镇压起义军。回到广西后,清政府将龙统率的巡防部队扩编为30营,并称“济军”。

宣统三年(1911)四月,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清政府为镇压广东革命,将龙济光连同大部“济军”调入广东,并任命他为广东陆军第二十五镇统制。1911年10月,武昌

展开阅读全文 ∨

家世渊源

3

明朝时期,大批的汉族迁居红河,基本上分布在红河北岸的坝区。但也有少数人进入江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融入在当地民族中,成为少数民族中的一份子。龙济光始祖龙咀,原是居住在江苏南京紫竹林柳树湾石门坎汉族,青年时代漂泊江湖,明洪武14年(1381年)投入沭英军中来到到云南,立有战功,尤其在平服交趾(安南)的战争中战功显著,龙咀被命令留军在红河以南明朝册封的纳更山土巡检土司地区(今元阳的新城乡哈卡、小新街乡的大喇卡、小喇卡,逢春岭乡的稿吾卡、卡里卡一带,历史上称江外纳更、稿吾土司区),置立五台哨、戍边垦殖。又在驻守南疆中功绩显著,奉旨在纳更山受巡视九长官司之职,龙咀去世后,其子龙政年龄尚幼,由其母罗氏在土巡检司署内抚养,长大后在土司白里拉欧家帮忙处理杂务。后来后代子孙改为彝族,到龙济光这一代,龙家已经是第15代了。

人物生平

4

龙济光、字子诚,是龙政第6房妻子所生的第14代后裔,其父龙汝霖死时32岁,妾马氏生长子觐光,元配李氏生次子裕光、三子济光。按封建法规,由次子裕光承袭了稿吾土司之职。纳更土司死后,发生了土司内部的相争,互相残杀,于是族人便拥戴龙觐光代办纳更土司之职。龙氏弟兄三人,性格各异,觐光喜天文地理和诗书;裕光爱养鸟种花;唯有济光喜欢玩刀弄枪,习武称强。济光见二位哥哥均已有职而自己无职,心生篡夺纳更土司权位的念头,曾两次谋害长兄未遂。觐光不愿兄弟相残,便离家前往昆明参加会试,后转达北京另寻靠山。济光便取得了纳更土司职位。当时正是光绪年间各地大办团练,龙济光也在家乡办起了团练,因率部众参与镇压滇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并协助清兵剿灭云南的“彝乱”有功。被任命为广南县团总,同时得以在文山、蒙自、建水、金平、屏边及个旧等地招兵,势力迅速扩大。

1903年,广西地区政局动乱,游勇叛乱风起云涌。龙济光率五千兵去投效两广总督

展开阅读全文 ∨

其他资料

5

土司出身,其兄是龙觐光,早年曾在蒙自、广南等地办团练,被任为云南广南县弄汪地区续备营补用同知。1903年率部入广西,参与镇压百色地区的反清运动。不久,升任广西右江道。到1911年时,升任广西提督、新编陆军第二十五镇统制。1911年4月广东广州爆发黄花岗起义,龙率“济军”进入广州。辛亥革命时,被迫与两广总督张鸣岐一道宣布广东独立。1912年袁世凯令龙率全部“济军”由广州调驻梧州。

1913年7月爆发二次革命,广东宣布独立。袁世凯任命龙济光为广东宣抚使,率部进入广东,后加任为广东都督兼民政长,在广东实行白色恐怖统治。1915年12月爆发反袁护国战争,派其兄龙觐光率部经桂攻滇,被滇桂护国军击败。1916年1月至3月,龙济光先后镇压朱执信、陈炯明等在广州、惠州等地的武装起义。1916年4月6日被迫宣布广东独立。12日,龙在广州海珠岛水上警署邀请各界代表,召开广东独立善后问题会议,会议中,龙的警卫军统领

展开阅读全文 ∨

文献记载

6

龙济光,云南蒙自人,滇南世袭土司,与陆荣廷有姻亲之谊。投广西藩司张鸣岐麾下,张升两广总督,时广东水师提督李淮跋扈,不受张命,因之,龙得援引,官至广东提督,提三千济军入粤,以监水师。辛亥,粤变,李降,张走,时局混沌,龙按兵百粤,初则静观其变,继则遥受北命,期年间,竟出广东巡按使,凛然封疆。然党人多不忿,欲屠龙,奋战经年,龙终去职,年五十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