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徐以新简介

徐以新

更新时间:2019-06-20 07:36

徐以新(1911—1994),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那个“半个”。浙江衢州人。16岁从军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加入共青团。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入党,次年回国。后任鄂豫皖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谋主任,参加了长征和西路军,抗战中任鲁艺政治部主任、统战部干部科科长、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解放战争任依兰县委书记、沈阳卫戍区政治部主任。1950年5月,他调入外交部,历任苏联东欧司副司长、司长等职。1954年,周总理亲自指派徐以新出任驻阿尔巴尼亚首任大使。此后,他出任过驻挪威、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大使。1966年以后,徐以新任外交部副部长。1983年至1993年,他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徐以新病逝于北京,部分骨灰安葬故里。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徐以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衢州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94年

毕业院校:浙江衢州第八中学(现衢州市第一中学)

曾用名:徐一新

人物生平

2

徐以新,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原名徐一新。在浙江衢州第八中学(现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读书期间,1926年12月上旬,北伐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师胜利进驻衢州城。在衢县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华月峰带领下,徐以新有幸接触了北伐军二师政治部王天元等一批共产党员。他发现这些共产党员和华月峰老师一样,心中有理想、作风很严谨、工作有朝气,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6岁的徐以新决定参加北伐军,北伐军长官考虑到徐以新看上去像个小鬼模样,就没有带他走。但徐以新参军决心很大,3天后他瞒着家人,身穿老师送给他的一件旧大衣,怀揣一块用作生活费的银元,一路追赶北伐军,直追到杭州附近的富阳才赶上队伍。北伐军的长官看到徐以新参军热情高,人很机灵,吃苦耐劳,所以在1927年1月,正式批准他入伍。由于徐以新在学校做过宣传工作,后来便担任了北伐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宣传科见习

展开阅读全文 ∨

半个布尔什维克

3

徐以新的名字在前苏联档案中叫徐一新。这是因他出生在辛亥革命成功之时,父亲为他取此名寓有“天地一新”之意。

徐以新是作为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干部被送到苏联学习的,当时只有十几岁,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一位负责人告诉徐以新去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徐以新一听,有点不情愿,提出要上军校:“我打过多少次仗了,应当上军校。”同行的徐特立劝他:“小徐,听分配,先到中山大学,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学军事嘛!”徐以新这才不说什么了。

徐以新刚入学不久,中山大学就开始清理“托派分子”,接着是“江浙同乡会”问题。

徐以新的学习好像是在夹缝中进行。学校里开斗争会成为经常性的事。但他还是很刻苦,不久,徐以新已经能用俄文译一些著作了。

1929年夏初,中山大学召开有四五百人参加的中山大学党员大会,会议开了10天,因此也称“十天会议”。王明远在国内,没有出席。会议最后表决时,有29人举手赞成支部局抛出的《解散团支部的决议

展开阅读全文 ∨

外交生涯

4

新中国成立后,徐以新被调到外交部任副司长。由于他工作上认真负责,事业心强,很快就被提拔为司长。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徐以新荣幸地随同周总理出访。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徐以新懂俄语和苏联人的一些外交礼仪,当斯大林的话一出口,他便能迅速理解话中的用意,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周总理提些参考建议,使整个会谈进展顺利,气氛非常和谐。正因为徐以新起到了总理助手的作用,此后几次周总理与斯大林会见,徐以新都在其中。在一个多月的访问中,徐以新兢兢业业地紧随在既是总理又是外交部长的周恩来身边,为总理提供各种文件、材料,做好会谈纪要,甚至要当“编外翻译,有时还要与俄方协商安排相关活动,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日夜操劳。9月16日晚上,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宴会,欢送周总理等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宴会前,中苏两国签订了3个重要文件。同时签订的还有1个中苏蒙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