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宋学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
出生日期:1918
逝世日期:1971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光辉业绩
1941年秋,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确保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宋学义所在班奉命担负牵制敌人这一重任。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副班长葛振林,战友胡福才、胡德林,各自为战,埋地雷、放冷枪,硬是把日寇引上了狼牙山。
当五壮士登上该山顶峰棋盘陀时,鬼子不时向山顶发起疯狂进攻,战士们居高临下,猛烈射击,一连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子弹打光了,他们就用滚石撞击消灭敌人;手榴弹掷完了,他们就把日寇掷到前沿阵地尚未引爆的手榴弹反掷敌群,杀伤敌人。五壮士胜利完成牵制、掩护任务后,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折断枪支,高呼口号,纵身跳下万丈悬崖,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震撼中外的抗日英雄战歌。宋学义被悬崖树丛拦住,但折断了腰骨,经后方医院抢救得以幸存。战斗结束后,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聂荣臻将军授予宋学义“英勇顽强”抗日壮士勋章,后又于狼牙山顶峰修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管头村
相关事迹
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
宋学义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臂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
战后生活
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把军区颁发的“坚决顽强”的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北管头村,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1947年,宋学义得知家乡解放,遂和爱人一起返回沁阳北孔村。
返乡20多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北孔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多年任县、公社党委委员和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出席了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军人积极分子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
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于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1979年6月25日,宋学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家庭背景
宋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打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宋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
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的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