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赵承嘏简介

赵承嘏

(化学家)
更新时间:2019-06-14 13:22

赵承嘏,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他毕生致力于中草药化学研究,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的研究,改变经典乙醇浸泡法,独创碱磨苯浸法分离提取中药成分,对植物化学做出了贡献,研究了雷公藤等30多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为发掘和提高祖国医药学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并为中国医药界培养了几代药学研究人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赵承嘏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江阴

出生日期:1885年12月11日

逝世日期:1966年8月6日

职业:药用植物化学家

毕业院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人物简历

2

1885年12月11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1910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1912年,毕业于瑞士工业学院,获理科硕士学位。

1914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14—1916年,任日内瓦大学助教。

1916一1922年,任法国罗克药厂研究部研究员、研究部主任。

1923—192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数理化学部教授。

1925—1932年,任北平协和医学院药物化学教授兼药理系代主任。

1932—1949年,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35年,任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9一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

1966年8月6日,逝世于上海。

生平概况

3

赵承嘏,字石民,1885年1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中药铺主家庭。清末科举中秀才。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20岁左右通过前清江苏省官费考试。

1905年,赴英留学。抵英之初,他先在中学进修一年,扎实地掌握了数、理、化基本知识,从而打下了进大学学习的坚实基础。

1906年,赵承嘏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当时以第一个合成染料闻名于世的有机化学大师潘金(W.H.Perkin,又译:帕金,1838-1907)在该校执教。赵承嘏勤奋学习,多次获优秀学生称号,并被潘金教授所赏识。

1910年,在潘金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去瑞士,在著名有机化学家毕诞指导下进行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并于1912年和1914年,先后获得瑞士工业学院理科硕士及日内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2年。

1916年,他受聘于法国罗克药厂研究部工作7年。在任期间,曾设计局部麻醉药普罗卡因的生产新工艺,得到专利。后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贡献

4

20世纪初,虽然有机化学有很大的发展,植物化学的研究逐渐为化学家所重视,但在当时的中国,应用科学方法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赵承嘏是中国药用植物化学的先驱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运用近代化学方法,对古老的中草药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发掘和提高祖国医药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为中国医药界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赵承嘏在国外留学和工作时,曾致力于?二烯、酪蛋白、罂粟碱等天然产物的合成和药物工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生时期,他常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巧的技术,出色地完成教授交给的艰巨任务,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他在英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化学会志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由于他出生于中药世家,深知中草药是一个伟大宝库。于是,他毅然放弃有机合成的专长,决心以先进的实验技术对中草药进行系统研究,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赵承嘏在英国留学的老师潘金教授,以重视实验室工作和精巧的实验技术而著称于世。这对赵承嘏影响很深。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态度

5

赵承嘏热爱本职工作,不论有任何困难,始终坚守岗位,从不间断他的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物价一日数涨,他动用所内全部余款,购置银元300多元,发给职工以维持生活,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当时勤杂工月资10元,而他自己每月只支5元,照常坚持工作。他平生无嗜好,以实验室工作为最大乐趣,常对人说:“一天不到实验室,就好像少了什么似的。”

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事中草药研究,50年如一日,临终的那天上午还坚持在实验室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药物所未能迁往内地。由于药物所颇有盛名,设备精良,被日本人看中,拟强行把全部设备抢走,运往日本。赵承嘏不顾个人安危,去当时法国驻沪领事馆,提出药物所的仪器设备是法国庚子赔款出资购买,非国民党产业,日本无权抢走。法领事馆即和日方交涉,并派负责教育的法国人亲自把设备留住。事后日本宪兵司令部曾多次传讯他,他无所畏惧,据理力争,为国家保住这份珍贵的财产,表现了科学者正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6

1 赵承嘏.中国延胡索之研究(I).中国生理学杂志,1928,2:203—218.

2 赵承嘏.中国延胡索之研究(Ⅳ).中国生理学杂志,1933,7:35—40.

3 赵承嘏.中国贝母之有机碱质(I).中国生理学杂志,1932,6:265—270.

4 赵承嘏.中国钩吻之有机碱质.中国生理学杂志,1931,5:345—352.

5 赵承嘏.中国大茶叶中之植物碱.中国生理学杂志,1936,10:79—84.

6 赵承嘏,朱任宏.中国细辛之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1935,9:261—266.

7 赵承嘏,朱任宏.中国除虫菊之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8:167—170.

8 赵承嘏.中国木防己中之两种新植物碱.中国生理学杂志,1935,9:267—274.

9 赵承嘏,梅斌夫.中国雷公藤之研究(I).中国生理学杂志,1936,10:529—534.

10 赵承嘏,朱任宏.中国三七中的皂甙.中国生理学杂志,1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