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郭慕孙简介

郭慕孙

更新时间:2019-06-13 10:37

郭慕孙(1920.5.9-2012.11.20),出生于湖北汉阳,原籍广东潮阳,中国化学工程学家,中国流态化学科研究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43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194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1997年设立了“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08年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评选为化学工程百年开创时代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之一。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颗粒学会名誉理事长。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郭慕孙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汉阳

出生日期:1920.05.09

逝世日期:2012.11.20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

毕业院校:上海沪江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协助叶渚沛筹建化工冶金研究所 建立中国最早的流态化研究室 首次提出“散式”和“聚式”流态化的新概念

代表作品: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无气泡气固接触,流态化手册

人物生平

2

1920年6月24日,出生于湖北汉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8岁开始就读于杭州明敏小学。

1930年,随家迁入上海,转入上海协进小学。

1933年,进入上海圣约翰青年会初中,继而进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

1939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被选为英文校报编辑。

1943年,大学毕业后,相继在上海汉堡化学厂和生化药厂任化学师。

1945年5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化工。

1946年10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工系获硕士学位,硕士期间在R·威廉教授指导下进行流态化研究,共同撰文《固体颗粒的流态化》,发表于1948年美国《化工进展》。这篇论文对液-固和气-固体系进行了共同关联,指出两体系截然不同的行为,命名为"散式"和"聚式",并列出了大量实验数据。

1946年10月,在美国碳氢研究公司任工程师,从事煤的气化等研究。

1948年1月,为了回国工作,接受了美国可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3

郭慕孙的父亲郭承恩(伯良),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在国民政府任过总工程司、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上海兵工厂厂长、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副署长、财政部中央造币厂厂长。1933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工业炼气公司,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希望他们在学业忽而技术上有所建树。母亲周石南早年是小学教师。

1950年在美国期间,与大学老同学、社会学硕士桂慧君女士结为伉俪,婚后育有二子一女。

学术论著

4

期刊论文

出版专著

社会活动

5

担任职务

郭慕孙担任过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委化学工程学科组副组长、冶金学科组成员、国际循环流态化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郭慕孙担任国际期刊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的地区编辑,兢兢业业工作了11年,为该刊的发展及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创办SCI英文期刊《Particuology》,并担任主编。

20世纪80年代组织了中国从事颗粒研究和应用的科技人员,成立了中国颗粒学会并任首届理事长。历任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学术交流

郭慕孙多次率团参加国际流态化会议和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以及亚太化学反应工程会议,并亲自申请与组织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国际循环流化床会议(1996年)和第十届国际流态化会议(2001年)。还参与组织了中日颗粒技术会议(1996年,北京)、中美化工会议(2009年,北京)等国际学术会议。

1980年郭慕孙与日本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贡献

6

中国流态化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郭慕孙是中国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也是国际流态化技术学科领域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论文《固体颗粒的流态化》在美国《化工进展》期刊上发表,首次观测到液/固和气/固流态化的差异,并首次提出了“散式”和“聚式”流态化的概念,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模型。该篇论文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流态化学科奠基性论著。

1963年,提出了“广义流态化”理论,绘制出流态化相图,成功预见了八种操作状态。

1980年代,郭慕孙认为流化床中的气泡导致气体短路,降低了气固接触效率,应当研究抑制气泡产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延伸"散式流态化"的特征,构建稀相流态化、多层浅床流态化和快速流态化等无气泡体系实现了“无气泡气固接触”。其中快速流态化的研究成果享誉国内外,研究开拓"稀相流态化"、"快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荣誉

7

(参考资料来源于)

人物评价

8

郭慕孙先生一生钟爱流态化研究,早在1948年,他就提出了“散式”和“聚式”流态化的新概念和相关模型,成为流态化的经典文献,广泛应用至今。1956年回国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研究、积累与创新,他所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已发展成为“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慕孙先生不仅在流态化领域独树一帜,自成学术体系,成就卓著,而且对化工冶金、颗粒学、生物化工、过程工程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谢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