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陶涛
别名:原名肖如琴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祖籍广东潮阳
出生日期:1917年8月19日
逝世日期:2013年4月5日
职业: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毕业院校: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主编《当代中国的化学工业》
职称:高级工程师
个人简介
陶涛,化工专家。193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任上海大同大学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1941年1月后,在新四军军部财经部及所属江淮银行、苏中行署二厅、华中局财委会财政部工作。1945年12月后,任山东省政府财政厅会计科科长,大连建新公司工程部资料室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兵工局计划处处长。1954年3月,任苏联染料工厂实习总工程师。1955年12月后,任吉林染料厂副厂长,化工部有机局、生产司、技术司、一局、二局副局长、副司长,燃化部化工生产组及化工生产二组副组长。1975年10月后,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化工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5月,任化工部技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12月离休。陶涛是第三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
陶涛原名肖如琴,1917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好学上进。她读初中时,恰逢“九·一八”事变,翌年1月28日日军又进攻上海,使她感到耻辱和痛心。她认为中国之所以长期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国力不强。于是立志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个科学家,用科学振兴国家。1936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十分高涨。在新的形势面前,她感到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不能再等待读书救国了,必须首先参加抗日救亡,共赴国难。这时她的一个表舅(中共地下党员)对她进行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指引她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她参加中共上海地下党外围组织——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同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斗争中提高了政治觉悟,194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在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由于她在大学时的活动比较暴
成就与贡献
陶涛长期致力于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和生产管理,是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工业的组织领导者之一。组织了品种繁多的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建设,为建立化工新材料工业、满足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
组建化工新材料科研开发网络
50年代中期,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国防尖端技术和新式武器装备需要很多品种的化工新材料。当时这些新材料在国内还是空白,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能够生产,但对我国严密封锁禁运。为了保证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化工部决定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化工新材料工业。
陶涛自1958年在化工部任技术司副司长以后,即与化工新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初创化工新材料工业时期,科技力量薄弱,资料缺少,设备条件差,而国防科技工业对化工新材料的需要又很迫切。为此,她认真贯彻上级的决定,在化工部党组和主管副部长李苏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和具体领导化工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工作,力争尽快地使国
社会评价
陶涛忠诚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组织上交给她的任务,无论熟悉与否都勇于承担,并且刻苦钻研,辛勤工作,不遗余力地去完成。她作风朴实,脚踏实地,严以律己,平易近人,热情地组织和带领广大职工,坚持不懈地为保证国防尖端技术的需要攀登化工科学技术高峰。
个人作品
从1983年开始,陶涛组织编写《当代中国的化学工业》一书,任主编,此书已于1986年出版。
个人荣誉
为表彰陶涛为发展化工新材料、保证国防尖端技术需要所作出的贡献,1985年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联合授予陶涛“国防军工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0年化工部为她颁发“为化工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专家”荣誉证书。
1990年她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
1992年化工部为表彰她在化工新材料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