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齐如山简介

齐如山

更新时间:2019-06-07 19:30

齐如山(1875 - 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演员,当遇到梅兰芳看他天才与勤奋,遂决心帮助梅并为其编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191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为梅兰芳编排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齐如山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高阳

出生日期:1875

逝世日期:1962

职业:戏曲理论家

人物评价

2

齐如山尽其毕生心力研究中国戏曲。齐如山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他不满足于书本的研究,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搜集资料,并与书本记载相参照,得出确切的结论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他曾访问过京剧界老角名宿达三四千人,纪录下丰富生动的原始材料,并从古代经籍、辞赋、笔记、风土志以及西方有关的心理学、戏剧理论著作中寻找线索和印证,最后整理归纳为著作,主要有《说戏》、《观剧建言》、《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脸谱图解》、《梅兰芳艺术之一斑》、《梅兰芳游美记》等三十余种。他提出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论点,是对中国传统戏剧最精炼、最准确的概括,他晚年的著作《国剧艺术汇考》内容丰富,考据周详,更修订了自己早期研究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将有关京剧艺术的种种问题,擘肌分理,予以客观精审的考证,为京剧研究提供了一部充实完备的参考书。

除了理论上的研究,齐如山还身体力行,从事于艺术改革的实践。齐如山与梅兰芳谊兼师友,早

展开阅读全文 ∨

生平经历

3

齐如山先生是中国受过完整、系统旧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他原名宗康,字如山。1875年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自幼泛读经史,对流行于家乡的昆山腔、弋阳腔、梆子等地方戏曲十分喜爱。他19岁进官办的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前后约5年。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游学西欧,用心学习和考察了欧洲的戏剧。辛亥革命后回国,担任了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的教授。齐如山对戏剧和戏剧理论都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早年还编写过话剧剧本《女子从军》,戏曲剧本《新顶砖》、《新请医》等。当然他对京剧最为醉心。他酷爱京剧,但又看到了旧皮黄的一些缺点,因而产生了研究和改革京剧的兴趣。

其时,齐如山经常参加一代宗师谭鑫培(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的曾祖父)、田际云领导的正乐育化会的一些活动。该会还经常邀请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到会作演讲,齐如山是其中之一。他为该会的会员介绍西洋戏剧的情况以及讲述有关戏剧理论,极力主张改进中国戏曲

展开阅读全文 ∨

齐梅之谊

4

齐如山是梅兰芳的主要戏袋子之一,他为梅兰芳改编旧戏,为梅兰芳撰写新编历史剧剧本,然后梅兰芳和王幼卿再设计唱腔、动作、表情,几经排练就可上台演出。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访美演出,剧场背景图案,以及戏曲说明都是由齐如山一手经办。梅兰芳能饮誉世界,齐如山可谓功不可没。

梅兰芳在台前名声大噪,历久不衰,齐如山却始终甘居幕后,不愿出头露面。曾有知情者问过齐如山在物质方面是否得到了梅兰芳的好处,齐如山回答道:“我诚然帮助了梅兰芳,梅兰芳也确实尊敬我,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过他的一次蹭戏。我若是伸手向他要钱,他早已不会尊敬我了。”

谈到自己对梅兰芳的作用与影响时,齐如山亦是不表功不自傲:“戏编的好坏,自然重要,但主要还在演者。”“我所编的戏,他都演得很好,这可说是剧本的出名是由他演出来的,至少于剧本出名帮助很大。”“说到我帮梅兰芳的忙这一层,实实在在我也帮了他20多年,可以说一天也没有间断过……他的名气,固然我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

回忆录

5

书名:齐如山作品系列---齐如山回忆录

图书编号:2172112

出版社:辽宁教育

定价:33.0

ISBN:753827580

作者:齐如山著

出版日期:2005-10-01

版次:1

开本:16

简介:

齐如山先生晚年羁旅台湾的追怀之作。极为平易的白话,让我们同作者不再隔山隔水;极为翔实的故事,让我们同历史不再隔世隔代。拓下那些珍贵的史料,清末科举、同文馆、义和拳、军阀割据、以及旅欧游美等等,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读这本书,不但阅尽齐如山一个人的一生,领悟造就一代宗师的一个传奇;而且可以透视那个社会的万象。作为学者、作家、戏剧家、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广博的学识、清澈的见解也在书中层出不穷,读来获益匪浅。

齐如山先生一生阅历丰富,见闻广博,学识深厚,常能于一般人所不见处做出大学问,比如毕其一生对京剧的研究,对老北京风土人情的观察,堪称一代宗师。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书为先生晚年追怀之作,真实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