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田夫简介

田夫

(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
更新时间:2019-06-02 13:49

田夫(1924.05~2010.07),男,籍贯河北省新城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原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田夫

别名:许大一,许书田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4年5月25日

逝世日期:2010年7月14日

职业: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

毕业院校:中共中央马列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主编有《科学学教程》,《领导与科学》,《科学领导与继续教育》

籍贯:河北省新城县

人物简介

2

田夫,原名许书田。直隶(今河北)新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新城县区委书记、河北省农林厅秘书。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

人物生平

3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田夫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10年7月2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程东红,党组成员王可前往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

田夫同志生于1924年5月25日,籍贯河北省新城县。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至1990年10月,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是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田夫同志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在科技战线工作近半个世纪,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他热爱科技事业,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技局、清华大学、北京市科协、中国科协等单位担任重要领导职位,致力于我国科技事业和科研管理的理论研究,大力倡导和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经历

4

1980年,北京诞生了一家《潜科学》杂志,专门刊登在科学研究中虽不成熟但有创意的学术论文。它的问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争议纷纷。杂志陷入困境之时,当时任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的田夫发出掷地有声的话:“对四个现代化有利,就应当支持。”多年来,这本杂志发表的论文,多次被国外专业刊物转载。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创立“生物全息律”的张颖清教授受到国际学界的好评;而他关于“生物全息律”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在无处发表之时被《潜科学》首家刊载的,这使他成为世界全息生物学的创始人。又是这个田夫,被一个叫赵红州的教授在其很有影响的专著《大科学观》的序言中提到:“我要深深地感谢科学‘忠厚的公仆’———田夫同志,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最及时而有效的帮助。”赵红州教授所进行的“科学家最佳年龄公式”等研究,在世界科学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科学研究的道路寂寞而坎坷,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一开始总是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贡献

5

拨乱反正,领导北京市科协的恢复工作

十年动乱中,北京市科协和学会是重灾区。市科协机关工作人员被遣散,三处活动场所被挪作它用。科协和学会被诬蔑为“裴多菲俱乐部”和“复辟资本主义的阵地”。广大会员被戴上“臭老九”的帽子,科协和学会组织被迫停止了活动。

1978年8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决成立中共北京市科协党组,田夫被任命为党组书记。田夫上任之后与科协党组同志一起,首先抓了两件事:一是将打散的学会组织恢复起来,二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田夫亲自拜访科技专家,听取意见。在每周的市科协办公会上,都要检查工作的进度。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1978年底43个老学会全部恢复了组织活动。此后,一批新的学会相继成立,到他调任中国科协工作时,北京市科协的学会总数已达到80多个。

田夫同志带领市科协机关的同志到通县西集公社去调查研究,一去就是几天,在公社集体宿舍住宿,在公社机关食堂吃饭,白天了解情况,晚上召开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