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牟宗三
外文名:Mou Zongs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栖霞牟家疃村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95年
职业: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新儒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创造性提出“智的直觉”;以良知坎陷说,开创儒家新外王。
代表作品:《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现象与物自身》等
人物生平
家世
牟宗三,字离中,父牟荫清,母杜氏,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宗和,次子宗德,宗三是其三子。其始祖牟敬于明初出仕途栖霞,后留居栖霞,耕读家业,繁衍生息。传至第九代有兄弟八人,族谱称之为老八支,牟宗三为第四支后人,在其族谱上为第十九世。老八支六房后人牟墨林为清末民初大地主,家族土地达6万亩,山林12万亩,年收入330多万公斤,一度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大地主。牟宗三家道小康,其父为自耕农,并经营骡马店(旧时旅馆)。
生平
1909年4月25日,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
1918年,9岁,入私塾。
1921年,12岁,转入蛇窝泊镇新制小学。
1924年,15岁,考入本县县立中学。
1927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
1928年秋,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国民党人把他列为预备党员,后退出,开始潜心读书。
1929年,与莱阳王格庄王秀英结婚。育有二子,长伯璇,次伯琏。
1930年,由预科直接升入北大哲
个人成就
主要思想
牟宗三为新儒家代表人物,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之本源。”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这以后,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牟宗三把历史上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儒家中则又判定孔、孟、陆、王为“正脉”,认为儒学就是“身心性命”之学,而其他则都是所谓的“绕开去
哲学观点
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如果说冯友兰的努力方向在于使中国儒学“逻辑地”建立起来,那么牟宗三的努力方向则在于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来。牟宗三以《认识心之批判》、《道德的理想主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等一系列著作,会通中西,圆融古今,完成了对中国儒学的创造性重建,建立了庞大、缜密的哲学体系即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牟宗三哲学的精神,就是陆王心学的精神。当然,它是当代的陆王学(或者叫“陆王心学的当代形态”),是吸收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和重构的陆王学。牟宗三用“道德的形上学”来概括这一精神。他说:“‘道德的形上学’云者,由道德意识所显露的道德实体以说明万物之存在也。”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牟宗三借鉴并改造了康德有关区分“现象和物自身”的理论。在康德那里,“物自身”是一个虽然存在但又不可知的客观实在
人物评价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与康德的道德哲学》: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过程中,牟宗三的哲学无疑是一个不能绕过的理论高峰。理解牟宗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史背景是“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在现代以来由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异交织而成的历史语境中,新文化运动具有特殊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以历史进步的名义明确肯定了古今之变的正当性,从而为理解、刻画中西之异确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坐标。
1995年出版的《剑桥哲学词典》称:牟先生是当代新儒一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台湾傅伟勋: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课题也就关涉到如何消化牟先生的论著,如何超越牟先生理路的艰巨任务。
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刘述先也曾说我曾将牟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你可以超过他,却不可以绕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