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陆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吴郡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806
职业:唐经学家
历史人物
陆淳(?~806),后因避唐宪宗名讳而改名质,字伯冲,号文通,唐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唐代儒家学者,经学家。
陆淳曾任左拾遗,转太常博士,迁左司郎中,后又改为国子博士,历任信台两州的刺史,征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淳与柳宗元、吕温等人友善,同属于唐宪宗永贞(805~806)年间一批有心进行政治改革的人士。柳宗元以执弟子礼于陆淳为荣,"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与宗元入尚书同日,居又与先生同巷,始得执弟子礼。"(《柳河东集》卷三十一《答元饶州论{春秋)书》)且极称其学曰:"有吴郡人陆先生质(淳),与其师友天水啖助泊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柳河东集》卷九《陆文通先生墓表》)
陆淳曾师事啖助和赵匡治《春秋》之学。认为《左传》长于叙事,宣扬《春秋》大
相关史料
唐代中叶,学术界兴起了一个新《春秋》学派。这个学派以啖助、赵匡为先驱,陆淳集大成,对当时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宋人陈振孙以为:“汉儒以来言《春秋》者推宗三传,三传之外,能卓然有见于千载之后者,自啖氏始,不可没也。”清末皮锡瑞也说:“《春秋》杂采三传,自啖助始。”又说:“今世所传合三传为一书者,自唐陆淳《春秋纂例》始。”“淳本啖助、赵匡之说,杂采三传,以意去取,合为一书,变专门为通学,是《春秋》经学一大变。宋德治《春秋》者,皆此一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序认为,清代以前两千年经学“凡六变”,其中唐代的“孔(颖达)、贾(公彦)、啖(助)、陆(淳)”为上承章句之学,下启宋明理学的第二变。这些评价表明了啖赵陆学派在儒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新经学啖助开路解《春秋》陆淳集成 啖、赵、陆虽然是中唐有影响的学者,但史籍对他们的生平、学术关系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往往引起混乱。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先从陆淳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