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鲍文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宜兴丁山镇白宕里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91年4月7日
职业:学者、特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巨人传》
人物生平
鲍家在常州开有陶器店,生活富足。鲍文蔚四岁入鲍氏家族祠塾接受启蒙,在学童中年纪最小,却以聪慧最得老师赞赏。他的老师卢启愚在鲍氏长辈面前称赞鲍文蔚“读书有天赋千字文和古诗读三遍就能背诵。有子建之才日后当大有出息!”九岁时鲍文蔚读完《中庸》,在学堂年考中得第一,族长为此特意打开平日关闭的祠堂大门请出各房长辈设宴庆贺。鲍文蔚由此被誉为“白宕鲍门第一子”。
1915年,十三岁的鲍文蔚以全优成绩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那是一所名校,张太雷、瞿秋白曾在那里读过书,刘天华在那里先读书后任教。校友中胡焕庸、邵鹤亭、吕叔湘、方鹤年、段力佩等后来都成了各方面的精英。师从鲁迅、周作人等名家。
1920年,鲍文蔚考取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英国文学。
1923年暑假期间,由于宜兴县教育局长周品高营私舞弊劣迹败露,当地教育界一些教员及暑期回家的大学生联合起来,发动“倒周”运动,回乡度假的鲍文蔚也积极加入。此时鲍文蔚结识了宜兴同
翻译著作
1935年,鲍文蔚来到北平,住在西黄城根22号陈家大院。这是清末邮传部大臣陈璧的宅子,已故著名民俗学者邓云乡当时与鲍文蔚同住陈家大院。他在《云乡书话》一书中颇具感情地回忆道:“这所大房子有许多大小院落,住着十来家人家。有四五家法国留学归来的学者,鲍先生就住在我家后院。当时他在中法大学做教授,每天坐包月车去学校,出入总经过我家窗下。那时我还是小学生,总爱出来看他上下车,穿着灰法兰绒西装,夹着皮包或一叠书走出来,我们喊他一声:‘鲍先生!’他笑着摸摸我们这些孩子的头,上车走了……”
抗战期间,鲍文蔚倾注了极大心力进行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传播。1939—1943年间,鲍文蔚和中国诗歌翻译家沈宝基、曾觉之一起,为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法文研究》,翻译介绍法国文学。
1943年,鲍文蔚翻译完成了《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词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以中法文对照形式刊于汉学研究所办的《法文研究》第4期北京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