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高莽简介

高莽

更新时间:2019-05-12 12:09

高莽(1926年-2017年10月6日 ),笔名乌兰汗,1926年生于哈尔滨,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创作。2013年11月,高莽凭借译作阿赫玛托娃的叙事诗《安魂曲》,获得了“俄罗斯-新世纪”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2017年10月6日,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高莽

别名:乌兰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哈尔滨

出生日期:1926年

逝世日期:2017年10月6日

职业:翻译家、作家、画家

主要成就:资深翻译家

代表作品:《保尔·柯察金》

人物生平

2

1933—1943年,在哈尔滨市上学。

1943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

1943年在哈尔滨《大北新报》上发表第一篇译文——图格涅夫的散文诗。

1945年后历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编辑,东北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科长、编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络部干事。

1947年翻译苏联作家班达连柯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

1949年调沈阳市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在《东北画报》上发表译作短篇小说《永不掉队》(原作者乌克兰作家冈察尔),曾收入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

1954年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联络部及《友好报》工作。其间曾多次随中国作家、美术家等赴苏联及东欧国家访问或出席会议。

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编辑部。

196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3年与1987年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前往莫斯科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逝世

3

2017年10月6日晚,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高莽先生离世,享年91岁。

著名作品

4

著有《久违了,莫斯科!》、《枯立木》、《圣山行》、《俄罗斯美术随笔》等随笔集。

译作(均译自俄文)有:苏联作家冈察尔短篇小说集,帕斯捷尔纳克三问题自传《人与事》,卡达耶夫《团队之子》,葛利古里斯《粘土与瓷器》,卡哈尔《绣花丝巾》,科涅楚克《翅膀》,[苏]马雅可夫斯基《臭虫》、《澡堂》,[苏]阿菲诺根诺夫《亲骨肉》,格列勃涅夫等《卡尔·马克思青年时代》(电视连续剧);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舍甫琴柯、布宁、叶赛宁、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坦姆、特瓦尔多夫斯基、德鲁尼娜、沃兹涅先斯基、叶夫图申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卡扎克瓦等诗人的诗作。绘画作品《巴金和他的老师们》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所画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肖像为外国文学馆或纪念馆收藏。

人物特写

5

高莽出生在哈尔滨,1933年进入一座教会学校,同学中以俄罗斯人居多,老师也是用俄语讲课。每天放学回家他都哭,因为听不懂别人说话,憋得难受。但是在一群讲俄语的孩子中成长,高莽总算掌握了第二种语言。他的功课不怎么样,好玩好闹,所有的球都爱打。高莽很早喜欢画画,也学过油画。虽然老师们只是简单地教初步知识,他还是有点小聪明,有悟性,掌握了些绘画的基础本领。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班主任让他临摹了一幅普希金的肖像。这是他的画第一张画被贴了出来,那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将来有一天画一个我心目中的普希金。没有想到,实现这个梦想竟花了60年的岁月。

17岁,高莽在当地的《大北新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译文,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他已经在学校读了十年书,爱上了俄罗斯的文学。屠格涅夫那首散文诗写的是他老年在法国生活时回忆过去的日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高莽到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所属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