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国栋
别名:原名吴永和,曾用名陈慎之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1911年11月
逝世日期:2005年6月7日
职业:原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部无线电专科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原籍:江西省婺源县
人物生平
1911年11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至1938年,在上海交通部无线电专科学校学习,历任上海左翼社会科学联合会支会书记,共青团上海国际电讯局特别支部书记,共青团法南区委宣传部长。
1934年3月任共青团沪东区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至9月任共青团沪东区委书记,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
1935年初起任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长。
1936年春任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书记,同年与上海市工联的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和国难教育社党组织等一起领导了全市日商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并取得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上海文委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团员、队长。
1938年至1945年,历任安徽省动员委员会干事,皖东北区泗县县长,江淮银行经理,中共中央华中局苏北区财政部秘书,苏中区四分区税务局局长、专署财政科科长、海启行署财政科科长,苏中区贸易局局长、两淮盐务局局长、二专署财经处处
经历与成就
一、面对危难局面,坚持独立开展革命工作
1927年,陈国栋同志来到上海,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国际电台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他为党传递许多重要情报,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1936年春,共青团江苏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延续共青团在上海的工作,陈国栋同志代理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书记。在极端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他仍独立自主坚持工作。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参加由上海文化界组织发起的“战地服务团”,投入紧张的抗日工作。1938年6月以后,他参加新四军,从此掀开了革命生涯中的新篇章。
二、辗转苏皖地区,为巩固根据地和支前奔忙
1938年,陈国栋同志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前往鄂豫皖省委,参加开辟皖中地区工作。他参与领导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财经建设、文化建设,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贡献。1947年,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成立后,他担任华中工委财委副书记、华中行政办事处
其他信息
家世情况
陈国栋曾祖父吴元视,为清光绪年间江西永新县丞,后为知县,是西汉长沙王吴芮的78世孙;祖父吴德乾,国学生,钦加五品衔,光绪壬辰年补授江西广信府照磨;父亲吴云彩,后改名吴清芬,从小资质聪颖,以学医为主,兼学化工等专业,从学校毕业后,先在南昌制碱厂、制皂厂做技术员,后在南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随后参加北伐军,在许崇智部任军医官,1926年在福建漳州征战中殉难。吴清芬有三子一女,陈国栋为老大,因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从母姓。
国栋慈善助学基金
2005年9月20日上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将凝结着曾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陈国栋、夫人沈一尘同志及其孙辈们拳拳之心的5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成立“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广大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积极为“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募集资金,帮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2005年7月上旬,陈国栋同
人物逝世
2005年6月7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4岁。
2005年6月13日上午,各界人士600余人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为陈国栋同志送别。
在陈国栋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王兆国、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张立昌、张德江、陈良宇、俞正声、贺国强、曾培炎、王刚、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荣毅仁、薄一波、华建敏、陈至立、刘延东、白立忱、徐匡迪,以及张劲夫、彭冲、倪志福、王丙乾、韩杼滨、陈锦华、邓力群、韩光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
社会评价
陈国栋同志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七十多个春秋。陈国栋同志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认真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他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身体力行,为上海市级领导班子新老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国栋同志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他注重党内民主建设,提倡党内平等,胸襟坦荡,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团结同志,生活俭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从不为个人和亲属谋取私利,充分体现了一位党的高级干部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风范。
陈国栋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