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葛介屏
别名:德藩,字介屏,晚年号介翁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省合肥市
出生日期:1912年
逝世日期:1999年
职业:书画家、金石篆刻家、诗词学家
主要成就:邓派碑学的直接继承者 当代安徽代表性书家
代表作品:钟鼎文书法手卷《毛公鼎铭》等
个人履历
葛介屏(1912——1999)安徽合肥人,谱名德藩,字介屏,晚年号介翁,出生于一个半商半农家庭。幼年聪葛介屏
时值盛夏,为解暑热、避蚊蝇,打来井水,肩披湿巾,双腿浸其中。不料,文成之后,却因此落下伤寒症,“竟三年不能语”,发不出声。江藻先生闻之大惊,深受感动。阅其文,又觉才思过人,遂收为入室弟子。那时,伤寒症沉疴难医,甚者有性命之危。真是急煞一家老少。后经江藻先生指点,练字可“扶正祛邪”。说来也奇,一晃三年,随着书艺日益精进,先生喉头亦渐渐发出声来,身体日渐康复。自此,葛介屏先生与书法接下不解之缘,日日临池练功,这一练就是七十余年。
人物生平
葛介屏先生艺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年意气风发、中年厚积薄发、晚年融会贯通。
安徽是邓石如的故乡,近代碑学的摇篮。民国初期,正是碑学方兴未艾之际,葛介屏书法走上碑学之路是不二选择。但是,他比同时代人幸运的是:不仅获得了包世臣再传弟子刘泽源(访渠)、张敬文(琴襄)二位大师的亲授,而且于19岁那年正式成为刘师访渠的入室弟子,成为碑派开山之祖邓石如的第四代嫡系传人。传承关系如下图:邓石如→包世臣→刘访渠、张琴襄→葛介屏
名师亲授,直接师承,使他直入邓派碑学堂奥。其间,他初以《颜勤礼碑》为蓝本,继而上溯魏晋,遍临北碑,尤以北魏《郑文公碑》、《张玄墓志》和隋之《龙藏寺碑》用功最深,奠定了楷书规模。他小楷取法《乐毅论》、《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和《灵飞经》,风格典雅,灵动飘逸,成就了其艺术人生的第一块基石。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书名大播之际,抗战军兴,葛介屏毅然弃笔从戎,奔赴大别山区参加抗日活动。
个人其他信息
葛介屏先生作为邓派碑学的直接继承者和当代安徽代表性书家,其书学思想是值得关注的。总的来说,是在梁巘和包世臣思想框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法度,二是追求功性兼备、神采丰实。 葛介屏先生关于法度的认识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受师门约束笃信“八法”,认为学书入门一定要有师承,对执笔法、运笔法、结字章法以及临帖路径都有严细的要求,否则会误入魔道。执笔用双钩,运笔讲究逆入平出、杀锋取势,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表现出守法严谨的徽派文化特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胸境的开阔,他勇敢地打破藩篱,屏弃门户之见,对传统帖学大胆借鉴,在法度上有了新的见解。他曾在《答友人垂询书》中说:“晋魏以前人书无所谓八法,然甲骨、殷周钟鼎、秦篆、汉人隶分结体谨严工整,又何尝无法?钟、卫、二王而后相传有永字八法,其实皆后人拟作,为学书者创一捷径耳。”这一时期,他把八法理解为“古人为学书者创造的一个捷径”显然是睿智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