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薛鸣球简介

薛鸣球

更新时间:2018-05-30 15:33

薛鸣球,男,1930年10月生, 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中国仪器光学和光学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等职,逝世前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收入《中国工程师名人大全》、《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人名录》及《中国名人词典》中。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 1967年为中国的第一代遥感卫星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 1993年提出普查、 详查结合型光学遥感的创新思想,该项目于2000年8月获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奖16项,主编、合著专著3本,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生16名,硕士生9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薛鸣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县丰义乡丰北村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12日17时58分

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 研制了中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 为中国的第一代遥感卫星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

人物生平

2

1930年10月18日,薛鸣球出生于江苏宜兴官林镇一个中医之家。抗战胜利后,升入常州中学,后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1956年顺利毕业后,他来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开创了新中国光学仪器多项第一。如1958年研究设计出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远距离望远镜等。1967年,薛鸣球负责中国第一颗光学遥感侦察卫星相机光学系统设计工作。1978年评为吉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1981年,薛鸣球放下在长春的事业,只身一人到了大西北,调入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所长,将研究方向瞄准空间光学的未来发展,为中国研制新一代侦察卫星光学遥感相机奠定了基础。

1984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应邀出席在意大利巴勒莫举行的第六届变折射率成象光学国际会议,1989年应邀赴日本讲学。1990年被批准享受部分高级专家特殊津贴。1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成就

3

薛鸣球是中国著名的光学专家,长期从事应用光学研究,取得卓越成绩,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8年,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研制成国内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61年他作为负责人之一,研制成“折反射望远系统”,设计了长焦距光学系统,研究了校正2级光谱,减少中心遮拦,防止杂光等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在国外尚未见报导,成果应用于中国第一台大型靶场测量装备及以后的各种光学测量装备中;1983年他负责设计“210工程”中的光学系统,该工程为中国第一颗核爆炸试验提供了高速摄影仪器,获得了有价值的数据;1967年他负责设计的“6711工程”光学系统,研究了二级光谱校正及温度补偿等问题。该系统在中国第一颗地面回收卫星侦察相机中得到应用,所摄图形清晰,效果良好。以上项目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吉林省科学大会奖。

1962年他为光学系统负责人,研究的光栅单色光计,是中国第一台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思想

4

薛鸣球院士对学生态度温和但要求严格,他非常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担任空间室主任期间,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做学术交流。

薛鸣球院士非常注重团队活力与凝聚力的培养,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所长给大家教授侨牌,带出了西安光机所最早一批侨牌爱好者,闲暇之余,大家在一起打打侨牌,即放松了身心,又无形中增强了凝聚力。

薛鸣球院士淡泊名利,虽自己简朴至极却待人宽厚无比。

西安光机所空间室成立初期,适逢大环境下科研经费紧张,研究所进行机制调整,科研人员不再吃皇粮,必须靠自己去打拼。刚成立的空间室只有12人,经费非常有限,运行非常困难,为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不受影响,薛院士拿出自己原有课题结余的经费给大家发工资,使大家得以度过困境。担任空间室主任期间,薛鸣球还出台了关爱奖励制度。对空间室元老级科研人员,退休时给予两个月工资作为奖励,其他人员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5

薛鸣球院士逝世后的挽幛写道:“江南塞北山河有象量经纬还是疾风知劲草,天上人间光彩无疆探星辰留得桃李已成蹊”。

余建军:“薛院士的治学非常严谨,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也很高。”

沈为民:“跟随薛院士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为国家建设服务,什么是为国防事业作贡献。也许我不可能像做到他那样游刃有余,从容大度,但至少,我会努力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