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俞正燮简介

俞正燮

更新时间:2017-12-25 19:38

俞正燮(xiè)(1775—1840)清代学者。字理初,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年,年六十六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俞正燮

别名:俞理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出生日期:1775年

逝世日期:1840年

职业:学者

代表作品:《癸巳类稿》、《癸巳存稿》、《说文部纬校补》、《海国纪闻》

个人履历

2

俞正燮,家贫,性介,读书过目不忘。年二十余,负其所业北谒孙星衍。时孙星衍正上书朝廷请求为伏生建立博士,复求左氏后裔。俞乃作《左丘明子孙姓氏论》、《左山考》、《申杂难篇》,孙多采其文,故其议论学术,由此而名著。道光元年(公元一八二一年)举人。越年会试不第。十二年,馆新城陈用光家,为校顾氏《方舆纪要》。曾设馆于陈用光所,又曾入张井、林则徐等人幕府,协助或参与编著《大清会典》、《黟县志》、《钦定春秋左传读本》等,又协助陈用光校勘《读史方舆纪要》。后应邀主讲南京“惜阴书院”。治经以汉儒为主,曾谓秦汉去古不远,可信者多。生平除治经外,于史学、诸子、天文、舆地、医方、星相,以及释道之阅,无不探究。认为西方历法极精,三代秦汉之人是不能预解的。以某时法衡某时象,是非已明,故不能委过于三代秦汉之人。又善言地舆、说方域。论事甚有见识,不拘于世俗偏见,在其《节好说》中,认为《礼》所“一与之齐,终身不变”,若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生平

3

安贫若素,高介绝俗

俞正燮虽出生于书香之家,但自幼家境贫寒,其父俞献“工骈体隶事,尤熟掌故”(206页),曾先后主讲河南闻政书院,任江苏句容训导,以及安徽庐江教谕等职,薪俸并不丰厚,膝下孩子却有很多,又不幸于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离世,时年仅五十三。俞正燮身为长子,自二十七岁起就担负起抚养母亲妻小和五个弟弟的重担。从此,他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活路而四处奔波忙碌,过着艰苦、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六十六岁在南京逝世。

其实,当俞正燮父亲病重之时,家中就已很拮据,有他写于嘉庆六年六月的《睡起》诗为证:“雨传秋信到,贫又故乡违。乞米书频负,于人事本非。少年尽跳荡,何事苦长饥”(34页)。其父死后,除书卷之外并无遗产,因此“依然在贫穷中挣扎”(154页),甚至有时“日食不给,不能看书”(313页)。二十九岁的俞正燮曾这样自述:

纷纷债务如尘积,今年明年朝复夕。心烦口吃无一言,出门泥途深几尺。艰难此事仗友生,贫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作品

4

正燮学无不精,主于求是,著作有《癸巳类稿》、《癸巳存稿》、《说文部纬校补》、《海国纪闻》均《清史列传》及《四养斋诗》等书;而《类稿》一书,多发前人所未发,有功于学术尤多。

后人评价

5

在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有名的思想家死掉了,他的名字叫俞正燮,他是替中国妇女受到不人道的待遇讲话的。—2005年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李敖清华大学演讲》

藏书故实

6

天资英敏,读书过目成诵。偶有所作,必荟萃群书,引经据典。于史学、天文、医学均有研究。继馆侍郎陈用光处,校勘顾氏《方舆纪要》。道光十五年(1835)林文忠聘其修《两湖通志》。晚年主江宁惜阴书院,好读书,藏书有数万卷,家产所入,尽以购书,藏书处曰“四养斋”,藏书7万余卷。史称“卒日,家无余财,仅储书七万余卷。”藏书多印有“理初”二字。纂修《黟县志》、《两湖通志》,著《癸巳类稿》30卷,巨册数十本;《类稿》余15卷,则由张穆编定,曰《癸巳存稿》,刊入杨氏《连筠簃丛书》中。《说文经纬》、《校补海国纪闻》、《四养斋诗》等,咸丰间毁于兵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