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唐廷枢
别名:唐杰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32年5月19日
逝世日期:1892年10月7日
主要成就:创办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 创办第一家较具规模的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 主持修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 主持钻探出第一个油井 主持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性别:
其人
唐廷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洋行买办,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
唐廷枢,号景星,亦作镜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珠海邻近澳门、香港,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唐廷枢和他的胞兄唐廷植(茂枝),族兄弟唐瑞芝、唐国泰(翘卿),都是当时闻名的买办人物。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职业。单是怡和洋行一家,从唐廷枢经唐廷植、唐杰臣到唐纪常四任买办,为时达半个世纪以上。
唐廷枢少年时期,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1842~1848年)的殖民地教育。他学得一口好英语。他在1862年写过一本题名为《英语集全》的书,书中第6卷,标题就叫“买办问答”。
离开学校之后,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里当过职位很低的助手,1851年起,他在香港英国殖民政府当了7年翻译,后又在上海海关担任了
事迹
唐廷枢开始自己的商业活动和资本积累,是在担任香港殖民政府翻译时期,1858年以前他就在香港投资了两家当铺。其后在上海度出现的棉花出口贸易的高潮中,又从事棉花投机生意。他独自经营的修华号棉花行,成为外国洋行收买中国棉花的一个代理机构,并与怡和洋行发生业务关系。自担任怡和洋行买办后,唐廷枢的经济活动,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担任怡和买办的10年中(1863~1872年),他除了为怡和经理库款、收购丝茶、开展航运以及在上海以外的通商口岸扩大洋行业务之外,还为他的老板投资当铺,经营地产,运销大米、食盐,甚至涉足内地的矿产开采。
他和怡和前任买办林钦合伙开设茶栈。为适应洋行收购茶叶的需要,他先后投资上海3家钱庄,以周转他的商业资金。为了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两种需要,他又在洋行之中,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为与整个对外贸易发生联系,他又建立起一套类似事务所的同业公所。上海丝业、茶业等3个与对外贸易关系密切的同业公
其它相关
24集电视连续剧《大龙脉》,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近代中国这样的一位优秀的实业家。本剧的中心情节,是围绕唐廷枢受命开发开平煤矿,在开矿的过程中,提出建造铁路,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的。这些矛盾、冲突,有的是来自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好恶和权衡,有的是来自开明的恭亲王和保守的醇亲王之间的权力较量,有的则是来自亲信幕僚的撺掇、谋划,地方官吏的野蛮、愚蠢,当然,也有的是来自普通民众的蒙昧和迷信、不满和抗争,包括来自内部的阴谋和算计、利欲和野心,以及代表大英帝国的怡和洋行所设置的陷阱,甚至还有李鸿章本人在关键时刻的动摇和背叛等等。本剧在这样的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中,全力塑造了一个胸有大志、不畏艰险、笃诚务实的近代实业家唐廷枢的形象。
剧中的唐廷枢原本有一个信念:不求做大官,只求办大事,搞实业。但后来发现自己的实业屡屡受挫,主要是因为各级官吏从中作梗,而要办成一件事,又得借助各级
影响
唐廷枢的一生,对创办近代民族实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中国清末洋行买办,洋务企业活动家。
唐廷枢家族的后人、80多岁的唐有淦老人曾传述,唐廷枢50岁之后,经常返回家乡热衷公益。他曾对唐家湾修筑码头进行尝试,以小火轮开辟通往广州与香港的航线。37年之后,孙中山在规划《建国方略》时,将这个码头确定为唐家大港。
据记载,唐廷枢在天津病故后,其灵柩用轮船从上海运回到老家唐家湾。和唐廷枢的灵柩同行的有十三国商务官员的专船。当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唐家前环海“一字排列”时,整个海岸都灯火通明。参加丧事的有近千人,十三国的驻津领事馆在公祭日下半旗志哀。
2009年,由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汉都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珠海市委宣传部协助拍摄的24集电视剧《大龙脉》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首次由珠海历史人物形象展现在荧屏上。为科学地做好唐家湾古镇的保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