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王景唐简介

王景唐

更新时间:2017-05-31 15:32

王景唐(1929.3-1992.11.24),字希尧,河南安阳人,冶金物理化学家和金属材料学家。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现西安交通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为中国的电炉氧气炼钢及强化还原技术的创立和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核燃料铀元件的研制任务中,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负责“电渣熔铸火炮身管、炮尾成型新工艺研究”的工作中,研制成功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壳体和连接环用钢,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景唐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省临漳县

出生日期:1929年3月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24日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性别:男

人物生平

2

1929年3月,生于河南省临漳县(现安阳县)。6岁进入镇北小学,在班里学习最好。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无力继续举办,父亲王者孝和母田氏将其转入姚长青主办的私塾就读。姚长青文才甚高,对王的勤学、聪明十分赞赏,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一名弟子,遂潜心培养他。王景唐家距岳飞故里不远,父母亲从小就常给他讲岳飞的故事,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1年,王景唐入建勋初中学习。

1943年,河南发生大灾荒,王景唐亲眼看到了逃荒的饥民每天饿死、冻死在外面惨不忍睹的情况,还听到父亲讲述在汉口火车站旁看到的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的农民,使王景唐幼小的心灵深处痛感中国的贫弱和日本侵略军的残暴。

1944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45年,抗战胜利,王考入开封高中,立志当一名工程师。由于时局动乱,物价飞涨,他在外读书也很困难,常用柿子饼充饥。

1948年,王景唐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半年后,在暑期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由河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提出液态与非晶态相关性研究,得到液态与非晶态合金粘度的数学表达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测量及其对非晶合金膨胀、比热及磁各向异性的影响、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体的表面能与表面组织、过冷液态金属(Ⅲ族)性质变分计算,取得重要进展。

发现非晶硒的玻璃转变可逆新现象,指出其转变实质是一个以双粒子反应为特征的可逆转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提出非晶合金的晶化新机制;提出控制晶化的晶粒尺寸以廉价地制备超细合金粉的新途径;发现纳米晶合金的硬度与晶粒度呈HallPetch反常效应;突破前人提出的机械合金化判据ΔH<0的限制,并可通过添加不同元素以加速晶化或非晶化过程。

1960年当他从苏联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取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时,正是苏联撤走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面临严重困难的时期。金属所此时的研究方向也由为国家的钢铁工业恢复和发展服务转向发展高、精、尖技术,为国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4

王景唐为中国的电炉氧气炼钢及强化还原技术的创立和推广作出了贡献。在核燃料铀元件的研制任务中,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负责“电渣熔铸火炮身管、炮尾成型新工艺研究”的工作中,研制成功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壳体和连接环用钢,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