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毓棠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11年4月9日
逝世日期:1985年9月5日
职业:历史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人物生平
1911年4月9日出生于天津。1930年8月肄业于天津南开大学。1933年8月毕业于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此后,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史地系讲师。1935年8月东渡日本,1937年7月肄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归国后历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教员、专任讲师、副教授,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等职务。1945年8月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聘,与陈寅恪、洪谦、邵循正、沈有鼎等联袂赴英,任牛津大学皇后学院客座研究员。1947年8月赴美,先后任中国出席联合国代表团社经理事会专门助理、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1948年8月归国后,仍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59年1月起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至去世。其间(1981-1982年)曾先后兼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19
个人贡献
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方面。他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一种,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全书凡九十万字,汇集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有关中国新式工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征引中外档案、报刊、私人著述不下三百种。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论文,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以及19世纪帝国主义在工业、铁路、银行、借款等方面的对华侵略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篇章已结成《抗戈集》一书。在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论丛》一书,以及此后陆续发表的《汉代的财政》、《战国秦汉时代的纺织业》、《关于北宋赋役制度的几个问题》、《清代的丁口记录及其调查制度》等论文,反映了他在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深厚造诣。孙毓棠还注重对外关系史的研究,他的学
学术成就
中国经济史资料
孙毓棠自30年代起,长期从事历史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经济史,特别是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
孙毓棠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是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中较早出版的一种,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全书凡九十万字,一点一滴地汇集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有关中国新式工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征引中外档案、报刊、私人著述不下三百种。其中包括卷帙浩繁的《北华捷报》、《英国驻华各口岸领事商务报告》、《海关贸易报告》、《教会新报》、《申报》等等,凡当时国内能够找到的有关资料,哪怕是临时散发的小册子和文件,也都在收辑之列。
值得强调的是,孙毓棠在编辑这部资料集时,并未满足于资料的检出,而是寓研究于整理之中。经他仔细分析、归纳,精心编排,全书纲举目张,研究者稍加注意便可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认为,这部资料集(连同后来汪敬虞所编第二集)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奠
文集
孙毓棠去世后,他的学术论文,除已收入《抗戈集》者外,已被汇集成《孙毓棠学术论文集》一书,由中华书局于1995年出版。
论着之外,孙毓棠曾参加标点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和《清史稿》。并与人合作标点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
学术地位
1978年以后,他在历史研究所筹建并领导了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和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外关系史学会(任理事长),为推动中外关系史这个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努力。1980年以后,他应邀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擘划《中国历史》的全面工作,并亲任秦汉史编写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