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湖北省名人 > 武汉市名人 > 杨弘远简介

杨弘远

更新时间:2016-09-17 13:07

杨弘远,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26日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湖南长沙,专长植物有性生殖的实验研究,武汉大学教授。杨弘远院士1982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杨弘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1933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2010年11月18日

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主要成就:植物有性生殖的实验研究

代表作品:《植物有性生殖实验研究四十年》(2001年出版,获2003年中国图书奖)

人物生平

2

杨弘远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全家曾随国立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1946年迁回武汉后,杨弘远才开始接受正规学校教育。

杨弘远从小就对动物有兴趣。上初中时,杨弘远由于对功课不太用心,但沉迷于生物,尤其喜欢猿猴。他从大量课外书籍中搜索到有关猿猴的描述,将其中关于各种猿猴的文字与插图摘抄下来,然后综合整理,编成《猿猴辞典》。

1950年,杨弘远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杨弘远将第一志愿瞄准了武汉大学的生物专业,并被顺利录取。由于不喜欢解剖台上解剖动物时的场面,杨弘远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植物学上。

大学4年,为了致力于植物探究,杨弘远“斗胆”违背一年级学生都要下乡去参加土改的规定,向学校提出和二年级学生一起到宜昌去做高山实习。

1954年大学毕业前夕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填写:第一志愿“高山勘察队”、第二志愿“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第三志愿“综合大学生物系”。结果被分配到本校本系担任助教工作,于是便走上教学岗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杨弘远与合作者首次揭示了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诱导的水稻助细胞无配子生殖和向日葵卵细胞孤雌生殖现象,为由雌性细胞诱导单倍体植株提供了理论依据。围绕胚囊结构与功能问题进行了超微结构与细胞化学研究。在精细胞分离,卵细胞与合子分离和培养,花粉原生质体和脱外壁花粉的培养、融合和转化等操作系统的建立及有关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正在进行植物受精前后与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杨弘远与周娥在水稻花药培养实验中,意外的观察到子房中出现异常的变化,由未传粉子房中培养出单倍体植株,并于1980年在《遗传学报》上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慎重而果断的作了研究战略的转移和布置,开始了长达10年关于离体雌核发育的实验研究,相继在多种植物中通过未传粉子房与胚珠培养诱导出单倍体植株,继而从胚胎学上揭示了"离体孤雌生殖"与"离体无配子生殖&quo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杨弘远院士1982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生物学)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召集人、教育部基础研究规划组(生物学)副组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等。曾担任《中国科学》、《植物学报》、《细胞研究》、《细胞生物学》、《波兰植物学报》、《整合植物生物学杂志》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编委。

获奖记录

5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4)、全国优秀教师(1989)等称号。

杨弘远主持的“水稻未传粉子房培养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胚囊酶法分离的研究”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植物离体雌核发育与胚囊分离的实验胚胎学研究”项目获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项目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次、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3次、湖北省自然科学奖1次。

人物评价

6

一外国专家曾连连称赞杨弘远及其夫人:“Youarenotsheep.”(不做羊群)

“杨弘远院士出生在珞珈山下,在武汉大学度过了他的小学、中学、大学时代,一生与武汉大学相伴,对武汉大学充满了无限挚爱,奉献了毕生精力。”当武大校长顾海良介绍杨院士生平时,在场很多杨院士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泪水纵横。

“我是1959年进的武大,杨老师一直手把手教我们。”追悼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大生科院朱英国教授难掩悲痛。

“杨老师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实际中来,50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在田间一线,亲力亲为。”朱英国表示,杨弘远院士这种严谨科研、低调做人的态度深刻影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