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广东省名人 > 江门市名人 > 开平市名人 > 黄耀祥简介

黄耀祥

更新时间:2016-08-01 20:27

黄耀祥(1916.08.17一2004.2.22),广东省开平人。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黄耀祥开创水稻矮化育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发现和利用新的具有sd-g的矮性基因源,开创丛生快长高光效高产株型育种;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先后开创的“半矮秆早长”和“半矮秆根深早长”株型模式构想,培育出特高产、超高产大穗型的水稻新品种。由于黄耀祥对中国水稻育种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黄耀祥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开平

出生日期:1916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2004年2月22日

职业: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

毕业院校: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

主要成就:1959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

代表作品:《水稻丛化育种》、《水稻矮化育种》

人物生平

2

黄耀祥,1916年8月1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市。1935年考上了中山大学物理系。半年后改读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学系农艺专业,主攻作物遗传育种学,兼攻农林化学系土壤农化。

1938年,黄耀祥随丁颖导师深入云南省农村调查,总结了当地单季稻亩产六七百斤的丰产经验,写成题为《云南省稻田深耕法之考察》的毕业论文,深得导师的赏识,并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主办的《农声》杂志上发表。

1939年黄耀祥从中山大学毕业后,经丁颖导师推荐,到云南省昆明市第一农事试验场工作,1941年回到家乡广东省稻作改进所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黄耀祥主持研究“水稻矮化育种”。

20世纪70年代,黄耀祥针对广东省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小以及昙天多、日照少等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生态特点,研究高光效株型与高光效叶片功能相结合的“丛化育种工程”。

20世纪80年代初,黄耀祥发现“桂朝”所以能够孕育大穗多穗粒是与它“早长”的株型特点密切相关。于是,他就实施“半

展开阅读全文 ∨

科学成就

3

矮化育种

1955年起,黄耀祥先用“矮仔粘”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择,从中选出性状比较优良的“矮仔粘4号”,1956年再以后者为母本,与生产上推广的高秆品种“广场13”进行杂交,终于在1959年育成了中国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广场矮”的育成,在世界水稻育种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它比后来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66年才育成的“奇迹稻”“IR8号”早出世7年。

道路一经开辟,矮化育种便得到迅猛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黄耀祥和他领导的育种小组,又相继育成了早籼中熟矮秆品种“珍珠矮”(1961)、早籼早熟矮秆品种“广解9”(1964)、“广陆矮4号”(1966),以及“广二矮”、“广秋矮”等晚稻矮秆品种,逐步实现了矮秆品种的熟期配套。

株型育

黄耀祥在20世纪50-60年代,首先发现并利用“矮仔粘”系统,选育出“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等早籼矮秆品种。20世纪70年代又利用当时才发现的“桂阳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4

黄耀祥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稻作学.(主笔“矮化育种”)281-299,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主要论文有:

1黄耀祥等.广东省十年来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农业学报,1960.

2黄耀祥.晚稻矮秆品种群众性科学实验的一年.广东农业科学,1964.

3黄耀祥.广东水稻矮化育种的主要经验.人民日报,1964年12月.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水稻矮化育种工作初步总结.作物学报,1966,5(1):33-40.

5黄耀祥.水稻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之研究.广东农业科学,1980,(1):5-13.

6黄耀祥.水稻丛化育种.广东农业科学,1983,(1):1-6.

7黄耀祥.加速优质高产水稻良种选育步伐,促进粮食生产商品化.农业科学导报,1985(创刊号):1.

8黄耀祥.作物育种的战略性决策——水稻生态育种.广东农业科学,1990,(4):3-7.

9黄耀祥.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作物杂志,1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5

黄耀祥担任过广东省农科院水稻遗传综合技术育种研究室(含其前身)主任,从事水稻选育种及其理论研究。期间曾兼任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省科协副主席、农业部和中国水稻所学术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广东分会和广东省种子协会名誉理事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广东省人大常委。

个人荣誉

6

由于黄耀祥在水稻育种上的突出成就和重大贡献,曾多次获得党和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水稻矮化育种”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黄耀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水稻新品种桂朝2号的育成和经验总结”获1980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早晚兼用丛生快长型籼稻新品种双桂1号的育成及其种性研究”获1985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同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黄耀祥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人物评价

7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称黄耀祥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育种系主任库茨博士也多次称誉黄耀祥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水稻育种家。”

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熊振民所长在《我国超高产品种选育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指出:“矮秆品种的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中国比其他产稻国家领先了十年。矮化育种是中国水稻育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国际水稻研究史上也是划时代的成就。”

粤农科1981号文指出:“我院育成的第一个矮种‘广场矮’比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所育成的第一个矮秆品种‘IR8’早七年之久。”

人民网:黄耀祥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科研探索不止,年过八旬仍然经常深入田间,为全世界的水稻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