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秉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惠阳
出生日期:1913年02月01日
逝世日期:2000年12月08日
职业:地理学家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带头人
代表作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中国自然地理学》、《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
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配偶:王爱云
党派: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13年2月1日,黄秉维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现惠州市)。
1930年夏,升入中山大学理学院地理系。1932至1934年在中山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学习。期间随卞莎(WolfgangPanzer)教授考察广州白云山、罗浮山、珠江三角洲等地,去香港皇家观象台(RoyalObservatory)实习天气预报。毕业论文《广东惠阳西湖与铜湖之间地形研究》成绩优秀,获得金质优学奖章。后由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卞莎推荐,获洛克菲勒文教基金会奖学金,进北平地质调查所为研究生,由翁文灏指导研究山东海岸地貌。
1934年至1935年在北平地质调查所研究山东海岸,提出海岸下沉的证据,修正了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关于中国长江以北海岸属上升性质的论点。1935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年会,发表有关中国海岸地貌问题的意见。会后应丁文江之邀参加《中国地理》和《高中本国地理》编撰工作。加入中国地质学会。1936年年初丁文
主要成就
1936《中国植物地理大纲》
1935《自然地理学原理》
1940《中国之植物区域》(上)
1941《高中中国地理》;《中国之植物区域》(下)
1942《中国动力资源之区域分布》
1953《陕甘黄土区域土壤侵蚀的因素和方式》
1954《关于西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
《过渡时期地理学的任务与地理研究所改进工作的方法和办法》
1955《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1981《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
1982《再谈森林的作用》
1987《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
1989《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
1993《自然地理综合工作六十年——黄秉维文集》;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黄秉维学术思想研讨》
1998《地理学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名誉通讯会员;
1965年被授予罗马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后改为名誉院
社会任职
1939年任浙江大学副教授;
1942年任资源委员会专员、专门委员、简任技正和研究委员;
1945年任中央设计局专门委员;
1946年任源委员会研究委员迁;
1947年任《地理学报》编委、代理经济研究所所长;
1948年任“资源委员会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9年任“资源委员会保管处”副处长、南京市生产建设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任华东工业部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工矿普查组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备处副主任、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及编委;
1951年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任基本建设处副处长;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任地理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代理所长;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6年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连任至1979年);
任《地理学报》主编(连任至1984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理
人物轶事
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暑假,黄秉维去长春开会,后登长白山。山上面有一个工作站,工作站有一本留言薄。在翻看中看到,所有的人都只是书写感谢工作站的热情接待,只有黄秉维用了很长篇幅诚挚激情地赞赏了工作站的工作,对他们工作的难度和艰辛很是理解,对此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他还兴致勃勃地进入原始森林考察,让人们在长白山的巍峨雄姿中,也见到了一位老人对科学工作者与自然交融的情怀。
黄秉维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数年后,他辞去了此职务,他说:"有很多事是我不了解也不懂的,我怎么去支持和反对?"在历次知识分子改造中,几经磨难,黄秉维先生未成为"政治"脸谱式的人,始终保持一位学者的良知和求实的风范。
1989年夏,地理所成立《黄秉维文集》编辑小组,拟将其学术论著结集出版。然而黄秉维本人却对文集的编辑不大积极,一再说过去的文章有不足和缺陷,多次推辞。
几经同事劝说
人物评价
黄秉维先生曾手书:“行所当然而不惑于偶然”,这也生动地体现他本人的科研生涯中。他学识渊博,善于独立思考;他一丝不苟,治学严谨;他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术争鸣;他启发引导,提携后学;他探索求是,坚持真理;他结合实践,服务国家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
黄秉维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待遇。在治学、工作和为人方面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不愧是继竺可桢先生之后,地理学界的一代师表和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山大学
他以其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渊博学识,娴熟驾驭科学的方法和能力,以综合为纲,指出了填埋界线森严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所存在鸿沟的途径,为后来者开辟了深入研究的广阔领域,无疑对当前乃至整个21世纪的地理学及相关研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
在黄秉维生前自述中,他说自己“本应有尺寸之成,事实上竟如衔石填海,徒劳无功”,“60多年勤勤匪懈,而碌碌鲜成,又由于偶然机会,忝负虚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