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李薰简介

李薰

更新时间:2019-04-25 19:49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邵阳,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薰早年从事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研究钢中氢的科学基础。他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研究飞机引擎主轴断裂的原因中,发现钢中氢脆的奥秘和规律,证明了钢的内部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引起的,并以扩散、溶解度和钢的结构等,阐明了不同温度下钢材尺寸大小、时间与钢中氢含量的关系,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一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李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邵阳

出生日期:1913年11月20日

逝世日期:1983年3月20日

职业:物理冶金学家,科学研究管理专家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人物生平

2

1913年11月20日(中华民国二年),李薰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现属邵东县)仁凤乡井头村(现邵东县野鸡坪乡西湖村)。祖父是前清的举人。其父在前清时是贡生,与蔡锷同窗,民国初年,做过江西省南昌县知事,李薰未及6岁时启蒙于江西南昌省立第三小学,1925年小学毕业。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在长沙市长郡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岳云中学。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免试升入湖南大学矿冶系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连年获得奖学金。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大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任长沙楚怡专门工业学校教员兼做地质调查工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湖南省举行公费留学考试,李薰报名应试,名列榜首,同年9月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1940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应聘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1940-1951年 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部工作,指导部分研究生。

1942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3

1938年-1950年,在此期间,研究工作主要是有关合金钢的质量问题和钢的冷加工性能。在钢中的含氢的问题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亲手设计制作了一台测定氢在钢中溶解度的仪器,并用这台定氢仪发现了钢中氢的发裂现象,以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全面地解释了合金钢中发裂的发生机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有关的工艺参数。从理论到实际解决了钢中白点(内部裂纹)问题的发生,在工业中得到了应用,为当时英国的军工合金钢工业做出了贡献。

20世纪40年代,李薰在雪菲尔德大学安朱教授指导下,从事钢中氢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飞机曾发生过突然断裂事故。李薰苦心钻研,发现钢中含氢是造成事故的主因,并弄清了钢中含氢产生白点需要孕育期和钢中去氢的规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

李薰等找出了钢中氢含量及机械强度与发裂的关系,即每100克钢中含氢达2毫升时,就能降低钢的塑性。而当时一般生产的钢,其含氢量高达4~6毫升左右,钢的氢脆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4

1939-1949年,任英国矿冶学会会员。

1939-1951年,任中国学生会雪菲尔德分会会长。

1940-1951年,任英国钢铁学会会员。

1940年6月,任冶金学院研究部研究员。

1945-1947年,任中国留英国工程学会会长。

1951-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金属研究所,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任命李薰为金属研究所所长。

1953年10月20日,当选沈阳市沈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8月3日,当选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1月21日,当选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6年4月30日,中国金属学会编辑的《金属学报》创刊,任主编。

1958年12月8日,当选辽宁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3月20日,当选辽宁省科协副主席。

1961年5月,任国家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专业小组组长。

1978年5月,中国科学院设立沈阳分院,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影响

5

为纪念李薰毕生的卓越贡献,师昌绪、谭丙煜等主编汇集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共50余篇,于1986年出版《材料科学进展》论文集。《金属学报》为继承并发扬李薰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李薰奖金基金,定期颁发优秀论文奖、优秀审稿人奖和优秀编辑奖,用以提高金属和材料科学水平。

亲属成员

6

祖父:李增效,系清末举人。

父亲:李本深,曾与蔡锷将军同窗六载,考中清优秀廪贡生,民国初年两任江西省安远、定南两地知县。生有四子,李薰行三。

妻子:席玺玉,1915年出生在湖南东安县的一个封建大家庭,1936年初,李薰与妻子在长沙结婚。

大女儿:李发荣,1936年年底出生。

二女儿:李晓辉。

三女儿:李望平,原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办公室主任。

人物评价

7

李薰毕生为国家科技事业,特别是多次为规划中国冶金科技事业发展蓝图建树功绩,他是中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最高荣誉的学者,是中国科技事业卓越的领导人。李薰勤奋好学,诲人不倦,廉虚谨慎,数十年如一日。在学术研究中,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毕生战斗在科学事业的最前线。他有深湛的文学素养,加上思想敏捷,性格爽朗,善于诙谐,辛辣其词,而隽永深刻其意,常给人以难于忘怀的记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评)

李薰为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第一枚重返地面的人造地球卫星、造出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造成第一艘核潜艇等,研制某些关键和部件材料,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师昌绪评)

李薰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谦虚谨慎、坚韧不拔。在学术研究中,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科学事业的最前线。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加上思维敏捷,性格爽朗,幽默诙谐,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九三学社评)

李薰先生的精神,体现了金属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

后世纪念

8

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启动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中,金属研究所为纪念李薰院士,设立李薰系列奖,每年评选一次。表彰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大影响、为中国材料科学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尤其是对我所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985年,金属研究所立李薰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