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沈家祥简介

沈家祥

更新时间:2019-04-25 16:34

沈家祥 (1921年11月11日 —2015年7月30日),江苏扬州人,早年留学英国,1949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化学家,著名制药工程专家。首创催化氧化法生产关键中间体并大幅改进流程;成功合成生产结晶维生素A醋酸酯和D;指导多种甾族激素类药物的合成和投产;研究雌性酮全合成成功、三烯高诺酮成功;证明了鹤草酚的独特化学结构,是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2015年7月30日5时5分,沈家祥在天津逝世,享年94岁。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沈家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

出生日期:1921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2015年7月30日

职业:药物化学家

毕业院校:国立药专(今中国药科大学)英国伦敦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中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 天津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2

1938—1942年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今中国药科大学)学习。

1942—1945年 陆军制药研究所、大众药厂任职。

1945—1947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本科学习,获药学学士学位。

1947—1949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作药物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于1949年9月回国。

1950—1952年 任大连科学研究所(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大连工学院(现名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授。

1952—1955年 在东北制药总厂从事研究和设计工作,兼任沈阳药学院教授。

1955—1957年 任东北制药总厂中心试验室主任;先后当选为中国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1958—1959年 任化工部华北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天津)药物研究室副主任。

1960—1979年 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后改为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文革”期间下放劳动)。

1979—1980年 借调至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经历

3

1921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其父任南京张泰和堂药店经理,他日常接触到不少中药知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父母迁至重庆,次年考入当时迁至重庆的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今中国药科大学)。受老师雷兴翰教授的影响,对药物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国难当头,中国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势力的摧残,市场上的医药几乎都是舶来品。就连从茶叶末提取咖啡因和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碱,也只能进行初级加工,生产出来的粗产品以低价卖给外商,成药则以高价重新进口。这种情况,激发了他学习科学技术、建设中国自己医药工业的愿望。

1942年,他从国立药专毕业后,曾先后在当时的陆军制药研究所和大众药厂任职。1945年,他考取公费出国,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1947年,获药学学士学位。随后留在该院做研究生,在导师W.H.Linnell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维生素A的类似物研究,1949年7月,获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

轶事

4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昨天,扬州籍院士研究专家李友仁先生告诉记者:我国著名药学家、今年7月去世的天津大学教授、扬州籍院士沈家祥老先生为把青蒿素留在中国曾据理力争,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推介过屠呦呦的工作,当时屠呦呦仍默默无闻,并未获得国际大奖。

与WHO合作将青蒿素推向世界

李友仁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沈家祥的学生张佩琢曾透露,沈家祥担任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时,职责之一是负责与世界卫生组织对接。我国重要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由获得国际大奖的屠呦呦等科学家开创,而向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广工作,就是在沈家祥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我国新药研究工作与国外体系不完全接轨,这项工作等于是向国外完成一整套的新药报批手续。

沈家祥院士的学生、天津大学青年教师郭翔海依然记得,2004年初,泰国以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名义向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颁发了泰国最高医学奖——玛

展开阅读全文 ∨

曾任职务

5

北京集才药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北制药总厂中心实验室主任;化工部北京医药工业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家医药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名誉主任,兼任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5年当选为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新药研究与开发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化疗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西尔基金会董事;《MedicinalResearchReviews》编委和《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的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

《药学学报》、《药学通报》现名《中国药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7个

展开阅读全文 ∨

学术成果

6

氯霉素研究

氯霉素是40年代继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之后,第四个得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它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立克支体有突出疗效。沈家祥和同事利用库房里仅存的一小瓶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对硝基甲苯为起始原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十余步反应,打通了氯霉素混旋体的合成路线。

1952年3月8日,他接受了发展氯霉素工业生产的任务。他大胆制订了通过对硝基乙苯合成关键中间体对硝基苯乙酮的方案。首先,他们从苯和乙烯来制取乙苯。而乙烯是从酒精脱水获得的;为了使酒精脱水,沈家祥自己指导工人做催化剂,自己设计了催化用的管状电炉。乙苯进行硝化后,分离邻位和对位硝基乙苯所用的减压分镏全套装置也是沈家祥设计并绘图交工厂制作的。由于采用了沈家祥设计的新型分馏装置,分离效果极好。但在得到了对硝基乙苯单体之后,把它氧化为对硝基苯乙酮的可行方法在当时也还是个未知数。当第一次放大分馏硝基乙苯时发生爆炸,他们不是因此退却,而是通过分析研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论著

7

1 LinnellWH,CCShen.SynthesisofthebenzeneanalogueofvitaminA.JPharmPharmacol,1949,1:971—986.

2 LinnellWH,CCShen.Rupe’srearrangement.JPharmPharmacol,1951,2:13—16.

3 沈家祥,郭可义,高佩铭.氯霉素的合成(一).科学通报,1950,2:1167.

4 沈家祥,张晏清,周秉文等.氯霉素的合成研究Ⅱ-Ⅶ.药学学报,1958,6:207—209.

5 沈家祥,关济华,杨启泰等.氯霉素之合成研究(三).对硝基乙苯自动氧化制造对硝基乙酮的新方法.药学学报,1958,6:210214.

6 沈家祥,周秉文,潘福芃等.氯霉素之合成研究(四).氯醇铝还原法的研究和改进.药学学报,1958,6:219218.

7 沈家祥,谢侃,蔡一忠等.氯霉素之合成研究(五).DL-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