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史绍熙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
出生日期:1916年8月19日
逝世日期:2000年9月16日
职业:内燃机专家
毕业院校:国立西北工学院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16年,史绍熙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5岁进入私塾受启蒙教育,7岁进入浒读庵初小,11岁进入宜兴官林小学,13岁先考取宜兴中学。1929年,考入江苏省立无锡中学初中部。
1932年,初中毕业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他毅然参加爱国运动,带头罢课并被选为学生代表赴南京请愿,险遭学校开除,终因平日品学兼优,毕业成绩第一,受到教师保护,仅取消保送高等师范资格,他随即考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直至毕业其成绩始终保持全班之冠。
193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了家乡青年抗日救亡宣传队,经安庆,至武汉,后知母校内迁,才奔赴西安完成未竟的学业。
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之后在国立西北工学院、四川铭贤学院,因为教学严谨,仅任两年助教即被破格晋升讲师。1944年,任教于武汉大学工学院。
1945年,考取公费留英,入英国曼彻斯特
主要成就
1949年,史绍熙在博士论文中首次导出了在平行平面间周期性、脉动式层流运动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从而解决了自30年代出现层流流量计之后一直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这一成果受到校外考试人伯明翰大学著名教授Mucklow和吕卡图研究所内燃机专家Alcock等的高度评价。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
1960年,成立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同领导的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并由他亲任所长,承担了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任务。他全面组织领导了105系列与85系列柴油机和多种小型汽油机的设计、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在小型高速柴油机研制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开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压气机联合装置,并编写了《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填补了中国的一项空白。
发明复合式燃烧系统
1959年,
个人生活
情感婚姻
1953年5月,在天津大学任教期间史绍熙与曲贤敬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史君浩、一女史君慧。
兄弟情谊
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和常州中学老校长史绍熙是孪生兄弟,常州中学的史绍熙是哥哥,天津大学的史绍熙是弟弟,原名史绍华。
社会任职
1981年3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史绍熙担任主席。
1981年3月,担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燃烧节能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任期:1981.3~1984.5),第一届理事长(任期:1984.5.~1990.7),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任期:1990.7~1995.9),第四届名誉理事长(任期:1995.9~2001.6)
1987年6月,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史绍熙担任名誉主席。
1990年,担任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长。
此外,史绍熙还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代用燃料分会理事长,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主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他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
人物评价
史绍熙致力于大学教育和工程热物理及动力机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并在流体力学、燃烧学、缸内流动、燃油雾化、代用燃料、测试技术及产品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天津大学工作的半个世纪中,他培育了上千名内燃机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并作为中国首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天津大学评)
后世纪念
1997年,天津大学内燃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国内外企业及个人捐资51万元,设立了“天津大学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该基金是中国国内燃机领域唯一的民间专业人才奖励基金,用于资助业内优秀的中青年科技教育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学生,2015年已累计捐资500万元。
2016年12月,史绍熙诞辰百年时,天大北洋园校区热动力楼前广场树起了一座史绍熙的全身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