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孝燮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1916年2月2日
逝世日期:2017年1月24日
职业:城市规划专家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
主要成就: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
代表作品:保护文物古迹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报,1980
人物履历
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开东北,辗转入上海中学。
1935—1937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38年,借读于武汉大学。
1938—1942年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43—1949年在重庆、兰州和武汉等地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业务。
1949—1952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
1952—1957年任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处副处长、建筑师。
1957—1965年任城市建设部城市规划局、建筑工程部城市规划局、国家建委城市规划局、国家计委城市局建筑师。
1965—1966年任《建筑学报》主编。
1871—1973年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师。
1973—1980年任城市建设研究所顾问。
1980年至今先后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规划局和建设部城市规划司技术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
主要论著
1保护文物古迹与城市规划.建筑学报,1980(4).
2关于风景文物保护区的探讨.建筑师,1980(3).
3峨嵋山风景区规划风格问题的探讨.建筑学报,1980(6).
4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建筑学报,1981(2).
5试论首都规划的环境艺术问题——学习《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一点体会.建筑学报,1983(11).
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特点和风貌的保护.建筑学报,1983(12).
7城市环境艺术和建筑风格的现代化与民族化——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献作.城市规划,1984(6),1985(1).
8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建筑学报,1985(12)..9中国古都规划形制的“红线”——从隋唐长安和明清北京说起.城市规划英文版,1985(1).
10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点看法,避暑山庄论丛.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
11论首都规划建设文化风貌问题.建筑学报,1986(
主要成就
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倡议及其规划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积极参与北京古城保护,并成功保护了德胜门箭楼·促使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名单·为上海纳入历史文化名城行列而奔走呼号·积极呼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尽快出台·亲历亲为考察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足迹遍布长城内外
媒体报道
今年89岁的郑孝燮先生,是著名的古建文保专家。郑老对我说,他干了一辈子的文物研究和古建保护,到现在快90了,但还是“不服老”,还山南海北地跑。
德胜门在元大都时,是北垣的健德门,朱元璋一举攻下元大都,高兴之际,就命令把健德门改名为“德胜门”,表示他的大明军是“以德取胜的”,后来明军凡作战回城,都从德胜门而进。永乐十八年修北京城时,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建城门,继续名为“德胜门”。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箭楼曾面对着“留”还是“拆”的生死抉择,但最终逃过一劫,使我们今天能看到它巍峨的身影,而这郑老是应该领头等功的。
郑老细说,50年代“城改”后上世纪60年代又修地铁,箭楼在城楼外侧,没挡着地铁线,一时侥幸留了下来。但到了70年代,要打通德胜门内外大街,箭楼的问题又提出来了。他当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家建委城市建设总局总建筑师,闻讯后,连夜给陈云同志写了一信,请他出面对拆除箭楼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