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可嘉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现属慈溪)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2008年11月8日
职业:翻译家、诗人、评论家
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
信仰:民盟成员
主要成就:九叶诗派诗人 翻译英国诗人彭斯的诗作
代表作品:《西方现代派文学概论》
译作:《彭斯诗钞》
人生经历
中学时代开始写新诗,1938年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诗作《我们是黎明边缘的轻骑兵》,歌颂了抗战中的勇士。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求学期间将徐志摩等人的新诗用英文译介到国外。1946年大学毕业,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常在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益世报·文学周刊》、上海《文学杂志》、《诗创造》、《中国新诗》上发表诗作,这些诗歌继承了我国民族诗歌和新诗的优秀传统,借鉴了现代欧美诗歌的某些手法。与穆旦等人在诗歌理论和艺术表现手法见解相同,形成了风格特具的诗歌流派“九叶派”。解放后参加《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1957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英美诗歌和文论的研究工作。多年来致力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宏观研究。80年代初赴美国教授“中国新诗”和“英美诗歌在中国”等课。学术成果收入《现代派论·英美诗论》等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副
翻译成就
袁可嘉先生的译诗是融翻译家、诗人和评论家三者神韵为一体的神奇结合。首先他的选题有批评家的眼光,他不是仅为翻译搞翻译,而是针对中国文坛的实际与需要,为我国文化建设引进可资借鉴的外国经验。例如,20世纪50年代他下放劳动,译苏格兰农民诗人彭斯;改革开放的80年代译美国歌谣和西方现代派等等。其次他是西方文学研究的大家,他的翻译与研究并举,准确传神。再次他本是位诗人,诗人手下别有炉锤,如他所译彭斯的《新年早晨老农向老马麦琪致辞》,诗中老马的奉献与晚年憔悴形象,以及老农的体贴入微和感恩之情,在中文译诗里同样跃然而出。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过:“诗在翻译中丢失”,但袁可嘉译诗似乎丢失得很少。他说:“翻译诗歌不是一种不可能的传达方式,而是一种不完美的传达方式而已,翻译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一样,所追求的是要超越那不完美的境界。”如斯所言,他正是这样不懈地追求着。袁可嘉还对英诗汉译做了许多理论探索。他在《关于英诗汉
诗选
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
把波澜掷给大海,把无垠还诸苍穹,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
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锈绿的洪钟,收容八方的野风!1946
要拯救你们必先毁灭你们,这是实际政治的传统秘密;死也好,活也好,都只是为了别的,逃难却成了你们的世代专业;
太多的信任把你们拖到城市,向贪婪者乞求原是一种讽刺;饥饿的疯狂掩不住本质的诚恳,慧黠者却轻轻把诚恳变作资本。
像脚下的土地,你们是必须的多余,重重的存在只为轻轻的死去;深恨现实,你们缺乏必须的语言,到死也说不明白这被人捉弄的苦难。
航行者离开陆地而怀念陆地,送行的视线如纤线在后追踪,人们恐怕从来都不曾想起,一个多奇妙的时刻,分散又集中。
年青的闭上眼描摹远方的面孔,远行的开始担心身边的积蓄;老年人不安地看着钟,听听风,普遍泛滥的是绿得像海的忧郁;
只有小孩们了解大海的欢跃,破坏以驯顺对抗风浪的嘱咐
故居
近日,宁波慈溪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根据慈溪市政协委员俞强提出的《关于要求保护我国著名“九叶诗人”外国文学翻译家袁可嘉先生故居的建议》,重新对崇寿袁家洋房和袁家收花站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走访袁先生亲属,确认文物普查登记的六塘村袁家收花站为袁可嘉先生故居。该建筑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姚北大地主袁功亭之弟袁功勋(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袁可嘉的父亲)建造,解放后政府没收后,在此设立了棉花收购站,故称“袁家收花站”。建筑整体为坐北朝南五开间二层洋房,造型和内外装饰带有浓郁的民国风格,是慈溪市北部现存为数不多的史迹之一。这一新发现,不仅丰富了袁家收花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落实了袁可嘉先生故居的确切信息,对于进一步保护慈溪地方名人遗迹,挖掘地方文化传统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