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查谦
别名:查贵师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当涂县小丹阳镇
出生日期:1896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975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后并入南京大学)
人物生平
1896年11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小丹阳镇。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养父泾县人查秉钧为前清翰林,曾任道台和知县,为人清廉。辛亥革命后返乡时甚至无以为生。查谦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正直和不愿做官的性格。
1915年,查谦进入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学习。在校3年多,共学习文、理课程15门,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因查谦属文学院学生,在所学课程中以文科学时为最多,毕业后理应继续进行文科研究或步入仕途,但由于家庭的影响,他自己又认为,“官做不得,学物理可不依赖政治”。故而在赴美留学时,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主攻方向。
查谦在金陵大学毕业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尽管当时他已产生了不涉足政治的思想,但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他仍然在《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揭露当时教会学校的黑暗。毕业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助教。
1920年,查谦赴美,在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当时在密立
教研生涯
当伦琴射线和γ射线通过物质薄片时,有人发现会在该片的两面产生不同的电离效应,可观察到薄片两面射出的光电子的数目和速度的不对称现象。1912年和1913年J.罗宾森(Robin-son)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铂片的厚度小于10-7厘米时,由出射光所产生的电子的最大速度比入射光产生的大;当铂片较厚时,所产生的现象刚好相反。但他两次给出的出射速度和入射速度之比的最大值不同。1912年发表的值为1.24,1913年发表的值变为1.12。1914年O.斯托尔曼(Stuhlmann)的研究得到的值则比罗宾森给出的比值小。O.W.理查孙(Richardson)和W.F.G.斯万(Swann)各自独立地从量子论进行研究,斯万还从经典电磁理论加以研究,得到的不对称性预期值的数量级远小于上述实验值,理论与实验不符。
这种“不对称效应”的重要意义:由于实验结果不足以作出这种判断,必须重新进行实验。查谦认为罗宾
精神主张
在日本侵略军不断蚕食、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查谦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并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1935年,他第二次去美国进行科学研究。有一天在餐厅,一位美国人误将他认作日本人,向他握手祝贺说:“恭喜你们的国家又得到一片土地。”查谦非常气愤,未完成预定的研究计划就返回了祖国。1941年底,日军占领了上海的租界。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停止工作,查谦失业。曾有人劝他去日本人在上海办的交通大学谋职,查谦宁愿去当家庭教师,也不去为日本人服务。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日本侵略军侵华初期,他作过“国耻与我们的责任”的专题演说,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抵抗外国侵略者。他建议,一个大学生无论何科系,都应修一年的“中国近百年史”,使人人明了中国国耻史、人人产生发愤雪耻的志愿。
他意识到自然科学与全民族兴衰存亡至关重要的关系,提出“科学中国化”的口号。其主张是:
第一,把自然科学研究和洗雪国耻结合
主要论著
Ontheincidentandemergentvelocitiesofphoto-electronsemittedfromthinplatinumfilms.PhilosophicalMagazine,1925,49(1):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