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士元
外文名:Sze Shih-Yuan
别名:万乙, Skimtao Shih Yu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崇明
出生日期:1908年3月20日
逝世日期:2007年9月28日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代理系主任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性别:男
个人简介
(1908—2007)
施士元,男,又名公岛,笔名万乙,英文名SzeShih-Yuan,英文笔名SkimtaoShihYuan。1908年3月20日出生于上海崇明。2007年9月28日于南京逝世,享年99周岁。其父施禹传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参加国民军攻占南京战役。施禹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施士元幼时曾阅读“四书”、“五经”、《左传》等经典著作及《封神榜》、《西游记》等古代小说,遂使他既具有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又有超越现实世界的思想境界。
1920年夏,小学六年学制,施士元五年完成,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崇明三乐小学,考入上海浦东中学。中学学习期间,凡遇数理化难题,他总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地求得其解。六年级时,他与一些同学成立了数理化学会,求解难题。中学阶段,施士元将学习目标对准大学一年级数理化教材。中学期间,他曾被选为学生会长,参加过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
人物履历
1908年3月20日,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1929—1933年,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1933—1952年,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1933—1934)、代系主任(1946—1952)。
1949—1984年,任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
1952—1987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
1987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名誉主任。
2007年9月2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医院逝世
研究领域
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1929年夏,施士元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法国。从上海到法国马赛,坐海轮,飘洋过海,历时31天。1929年冬,他进入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工作。
镭研究所是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它是当时全世界放射性研究三大中心之一,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有1.5克镭、很强的钍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等。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的唯一手段。因此,其他实验室不能开展的研究工作,居里夫人实验室有条件开展。
原子核物理与原子物理的发展史相似,也从谱学开始,最早的工作是核谱学,即原子核的α射线谱、β射线谱与γ射线谱的研究与分析。30年代初,居里夫人实验室开展对α射线谱精细结构的研究,施士元参加了此项工作。这一工作是在巴黎附近勃尔浮的大电磁铁上进行的。对γ射线谱的研究,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类似晶体衍射谱仪。但是γ射线波
重要贡献
施士元从国外回到上海,正逢中国物理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施士元在会上作了放射性元素β磁谱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并在会上接到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聘书。他认为中央大学更需要他,于是应中央大学之聘来到南京,成为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他只有25岁,是全国高等学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教授。
在1933—1952年的19年中,他每学期开两门课,有时开三门课。除无线电课程以外,其余课他都开过。由于当时只有外文参考书,没有中文教材,因此他在讲课过程中,常常自编讲义,先后编写了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光学等讲义。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还编写了X光结构分析、核理论、粒子物理等教材。为配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他又翻译了X光结构学、角动量理论、核理论精选等方面的书。在他和物理系一批老教授的教诲下,南京大学物理系培养了一批物理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的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如吴健雄等。
施士元在教课之
主要论著
(1)Sze,Shih-Yuan.SurlespectremagnétiquedesrayonsβémisparlethoriumB[J].AcadémiedesSciences.Mars,1932,874-876.
(2)Sze,S.Y.SurlespectremagnétiquedesrayonsβémisparleThC+C’+C”[J].AcadémiedesSciences.Juin,1932,2206-2211.
(3)Sze,S.Y.Surlesrayonsβémisparledépôtactifdel’actinium.AcadémiedesSciences[J].Novembre,1932,773-775.
(4)Sze,Shih-Yuan.SpectremagnétiquedesrayonsβémisparleThB+C+C’+C”etl’AcB+C+C’+C”[J].Anna